这次总算让我抓到了能够反诘的把柄:“不知左相废除贱籍,是否有自己的私心,比如针对安平坊的倡优?”
停顿片刻后,宁幸露出了微笑。
“多谢陛下提醒。”话虽如此,宁幸的神色里看不出什么谢意,“不过目前看来,至少宁某和陛下的所作为,都是为了太平盛世,那么动机如何,也没那么重要了。”
这件事至此告一段落。我开始考虑培植一批真正忠于我的势力,于是再次与迭缃前辈通信,询问她虎耳泉如何做到让女子身居要职的。
回信很快就送来了:“只要提供足够的教育,给予公平的机会,自然有女子会做这些事,而且可以做得很好。随信附上虎耳泉近年的一些考核内容和标准,仅供参考。”
那份标准非常详尽和可靠,让我几乎可以马上将其颁行于天下。然而我记得宁幸的建议,于是先给他传了一道密旨,将我的打算告诉他,并说为了让计划得到实现,希望他先上书提议开放科举女禁以为宫廷选拔一批女官,之后我再取中庸之道,将考核只放在小范围试行。
结果到了第二天,宁幸没有上书,而是直接在上朝时进谏开科举女禁,同时希望男女同朝为官。
此举自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单老牌门阀连声反对,就连因宁幸而受惠,以往忙不迭附和他的那些新晋官员,这时也都沉默不语。在他们稍微平息时,宁幸给我使了个眼色,我这才说道:“朕素来听闻,民间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只因身为女子而被埋没。如今宫廷与王府中缺乏管理衣食住行等事务的女官,不如对这些女子进行遴选,以免明珠蒙尘。”
“既然遴选,自然还是科举最公平。”宁幸补充道,“而且此时开科举女禁,也好彰显陛下拳拳爱民之心。”
“朕会考虑的。”
随着我们这一唱一和,哪怕声称只招募不涉朝政的女官,针对女子的科举还是开始了。
在殿试中,题目是问若身为后宫司饰,该如何打理饰物。多数答卷都写了如何按照珠宝的材质产地、适用场合分门别类保存,我正看得昏昏欲睡,忽然看到一份答卷写道:“陛下神功圣化,光耀四海,何须明珠为饰!”
原本我以为只是讨巧拍马屁,结果再往下看,我看到了一份详细严谨的治国之策,立刻将作答的顾梳风钦点为状元。
在之后的琼林宴上,我专门向这位新科状元敬酒,顺便说现在能提供的职位有限,问她最想担任什么职务。
“臣多少知晓陛下难处,自然不会令陛下为难。若能任司籍之职,掌宫人四部经籍教授及笔札几案之事,已是幸甚。”
“怎么也想看经籍啊,倒是和左相当年所任兰台令史有些像了。”我出言调侃道,“话说回来,能让女子参与科举,也算是左相的功劳,不知顾状元以为左相如何?”
“既然蒙陛下赏识,臣便是陛下的门生,而非左相的门生。因此臣对左相并不了解,也无意了解。”
看着顾梳风目中闪烁的光芒,我不由也严肃起来,郑重地说道:“朕定不会让状元长久居于司籍之位的。”
啊啊啊最后的一问一答!不是在问宁幸,而是在问左相之位,答的也不是左相之位,而是天子之位啊!我有强烈的预感,顾梳风就是下两个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她们的才华和野心都值得痛饮一大白!
请听下回分解(′?ω?`)
中华文明果然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庸之道。
感谢阅读!
总感觉有某个女王的影子,仿佛广开言路
这部分开头就说了某女王嘛(′?ω?`)
蔺斐环(六)
刚担任司籍十五天,顾梳风就上书称,希望在禁中设立习艺馆,掌教宫人经史子集并律令、吟咏、书法、算学等内容。我自然同意了她的请求,将她任命为习艺馆祭酒,从女官中挑选各具才艺者十八人担任内教博士,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
由于我并未设置后宫,又遣散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