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凤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林黛玉是第一个入座的。在古代,小姐地位很高,媳妇地位却非常低。
“黛玉十分推让”,她是很懂事的,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坐这个重要位置。贾母就笑了说:“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她们有丈夫,把贾母伺候好,回去再伺候丈夫吃饭,然后自己才吃饭。所以她们不在这里吃饭,意思是你可以坐。“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这就是在讲家里的规矩了。《红楼梦》讲到传统的家教。黛玉这么小,十几岁,却知道坐哪里也是要看人家吩咐的。虽然王熙凤安排她,可她还要等贾母说了以后才敢坐。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黛玉第一次见识到大家气派。虽然父母都出自豪门,可是黛玉家里人少,没看过几代同堂吃饭时的讲究。规矩虽多,却不忙乱。
“寂然饭毕,各有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吃完饭后就有小丫头拿着茶盘给每一个人送一杯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接了茶以后以为是要喝的,结果发现不是喝的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才是喝的茶。两次捧茶,第一次漱口用,漱口之后洗手,擦完手以后再送茶来,才是喝的茶。这都是生活细节的描写。《红楼梦》里作者经常回忆过去的日子,大大小小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全部被记录下来了。正是这些生活细节使《红楼梦》变得特别丰富,豪门贵族生活完全复现在我们眼前。
吃完饭了,贾母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其实,贾母作为一个长辈也蛮累的,因为有儿媳妇、孙媳妇在面前,她永远要端着架子。她喜欢跟孙女们在一起,因为跟孙女在一起比较随意。“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王夫人跟李纨、凤姐都走了,剩下的是几位小姐,贾母觉得比较放松,就随意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说只刚看了《四书》。
“一语未了,只听院外一阵脚步响。”宝玉要出场了。男孩子走路快,脚步重。王熙凤出场时是话先出来,宝玉出场,是脚步声先来了。这时丫鬟进来报说:“宝玉来了!”
黛玉心里一直有个悬念,就是宝玉。所以当说宝玉来了,作者又立刻跳着写黛玉,她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怎生个惫懒人物?”丫头话音未落,宝玉已经进来了。这里在说一个十三岁男孩子的急躁,动作很快。日常生活中,正在发育的男孩子的动作特别快,一站起来东西都会带倒,宝玉正是这种年龄的男孩子,毛毛躁躁的。
下面就开始描绘宝玉了。他装束繁杂:“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着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宝玉的形貌呼之欲出。抹额,是把额头绑起来。古时候人认为太阳穴和额头容易受凉,男女都戴抹额。普通人大概就绑一块布,贵族自然很讲究。宝玉戴的是二龙抢珠的金抹额,当然这个黄金后面应该衬着丝或绒的料子。箭袖,就是窄袖子。射箭时宽大的袖子会不方便,所以袖子是窄的,后来图方便外出也穿。在传统戏剧中,如京剧里林冲夜奔时就穿这种衣服。“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宝玉的衣服是金色和红色,很华丽。腰上系着像中国结一样长的带子,底下有流苏。“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倭缎是日本的一种丝绸,上面起团花,八团就是说团花。“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有点像今天戏台上小生的鞋子。
又写他的容貌:“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如桃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