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命蕊官先送了硝去再来。他二人只顾爱看他编,那里舍得去”。唱戏的小孩子最爱玩了,看到她在编篮子,根本就舍不得走,莺儿比较懂事,年龄也大一点点,这个初三生是要指导初一生的。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感情是这种感情,中学一年级的时候,真正带领你认识生命的,有时候不是父母跟老师,而是学长跟学姐,因为刚好他的年龄能理解你的调皮跟淘气,可是他们又稍微成长了一点点。记得我在做系主任的时候,大一的课堂笔记是要收上来改的,可是这个笔记我要在他的直属学长批完以后我再批的,我要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感情。结果很好玩,那个学长因为前一年才被我批过,现在改他学弟或学妹的笔记,他也有一种感情在里边,我相信这里有一个年龄接近的人之间的一种亲。

所以莺儿就催她们说:“你们再不去,我也不编了。”意思是说你可以玩,可是不能太放肆了,否则以后就没有玩的机会了。“藕官便说:‘我同你去了,再快回来。’二人方去了。”

藕官跟蕊官离开后就来了另一个人:春燕。这一次回目里的“嗔莺咤燕”讲的就是这两个人。我们知道莺跟燕都在形容春天,刚好是这两个人的名字,蕊官跟藕官在这里就没有办法构成春天。我跟很多朋友提过,我在江南看到最美的对联是苏州网师园的对联: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那莺莺燕燕一直代表春天,代表花开的季节,所以这两个人的名字就变成了一个春天的记忆。可见作者用心之缜密,连人的名字都很考究,如果不是春燕来,这个戏就演不下去了。

“这里莺儿正编,只见何婆的小女春燕走来,笑问:‘姐姐编什么呢?’正说着,蕊、藕二人也到了。春燕便向藕官道:‘前儿你到底烧什么纸?被我姨妈看见了,要告你没告成,倒被宝玉赖了他一大些不是,气的一五一十告诉我妈。”你看这四个女孩子都不超过十五岁,她们就是初中生在谈论老师。我一直觉得这一段应该编在初中的教科书里,我觉得初中教科书中的《红楼梦》每次都选得不对,大概选编的人已经变成鱼眼睛了。初中时读《红楼梦》最应该读到的是它里面青春的美,知道老师一请假他们私底下的欢呼是多么开心,这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共同秘密。

她说:“你们在外头这二三年积了些什么仇恨,如今还不解开?’”意思是说芳官是我妈的干女儿,藕官你是我姨妈的干女儿,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到现在还是吵来吵去的?我觉得这是代沟的问题,这几个十几岁的少女在谈另外一个年龄层的问题。“藕官笑道:‘有什么仇恨?他们不知足,反怨我们。在外头这两年,别的东西不算,只算一日我们的米菜,不知赚了多少家去,合家子吃不上,还有每日买东买西赚的钱在外。逢我们使他们一使儿,就怨天怨地的。你说说可有良心?’”这个小孩子是说这些大人怎么搞的,我们的薪水被她们克扣,只要用一点她们就在那边骂来骂去的?

我觉得代与代的真正沟通在于彼此之间要有一种欣赏,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仍然可以去欣赏自己曾经活过来的那个年龄,这不是在欣赏他人,而是在欣赏自己的过去;有一天这些孩子也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未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跟代之间的沟通。七十年代我在法国读书,看到父母跟孩子像朋友、知己一样谈心事的时候,非常讶异,我们的社会中没有这个习惯,因为父母、长辈、老师已经变成了一个身份跟阶级,根本就没有人跟人平等的那种亲,我相信《红楼梦》的第五十九回其实就是在谈这个东西。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应该懂得青春是人的过去,沧桑是人的未来,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有这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可以对话的,我今天会感谢父母或者老师曾告诉我,战乱的年代他们怎么成长,我会珍惜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生命状态。

所以在这一段里面,当春燕问藕官的时候,藕官有些抱怨。大家想想,中学时我们抱怨教官、老师是不是这样抱怨?觉得他怎么都不懂我们,开个舞会也要来抓我们之类的,你会觉得彼此之间没有沟通的可能性,可是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