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到这里,只见林之孝家的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甄家也是高官,要进皇宫拜见皇帝朝贺。“说着,便将礼单送上来。”从探春接礼单开始,故事就转了。这个礼单很惊人:“上等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各色宁绸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上用缎十二匹,上用纱十二匹,上用各色绸缎四十匹。”妆缎蟒缎都是上等和上用的,“匹”就是一整捆的布,小时候跟母亲去买旗袍料子,一整匹布拉开,你说要多少码,他就剪个口子,然后一下撕开来,那个声音好听极了,难怪古代有美女喜欢听撕布的声音。这个甄家应该就是当年的江宁织造,当时全世界的纺织业的中心,曹雪芹家族是江南国营丝织业的官员。所以现在他们承上的礼单,真是吓死人,简直送了一大库房。

李纨也看过,便说:“用上等封儿赏他。”贾家给赏钱分上等、中等、下等,甄家是世交,要给用人上等的赏钱。“因又命人去回贾母。贾母便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也都过来,将礼物看了。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管库房的人不能随便把礼物收到仓库里,必须要等王夫人回来以后看过才能收。“贾母因说道:‘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这里其实话里有话,因为甄家才是真正的曹雪芹家族,“上等封儿赏男人,只怕转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尺头”。“尺头”就是一些零碎的布料。“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人不甚差远。”这种大户人家的老用人,穿戴都像贵妇人一样。“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注意,我们已经讲过,平儿坐的就是脚踏。比较低卑的用人根本就没有坐的份儿,地位稍高一点的用人和主人平起平坐又不太像话,所以就坐在脚踏上。“他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坐下。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四人忙站起来”,因为要回答贾母话必须要站起来回答。“回说:‘昨日进的京。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先令奴才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好。’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今年来。’四人也都笑道:‘正是,今年是奉旨进京的。’”奉旨就是皇帝要他们进京。“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贾母道:‘有了人家没有?’”老太太最关心就是小姐有没有订婚。“四人回道:‘没有呢。’”大家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都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甄家的小姐嫁到京城来了,甄家离得远没有办法照顾,一直是贾家在照顾。甄家、贾家其实是同一家族,作者故意把它分成两部分来讲。

“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又更好,更不自尊自大的,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贾母又问:‘你们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念书了没有?’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太太也不敢十分管教。’”作者用了非常神奇的手法,好像在讲另外一家的男孩,实际上讲的完全就是贾宝玉。当时贵族家的小孩子,大多都是这个样子。最近我发现朋友家的小孩也是这样,天天逃学,家里又疼他疼得要命。“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们那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说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他作宝玉。’”

你看这个作者多厉害,一般作者绝不敢这样写,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可他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有一个是甄宝玉,有一个是贾宝玉。曹雪芹在家被抄之后,不敢写自己家族的历史,所以他就用了伪装的办法,假做真时真亦假。“贾母笑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宝玉。’李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