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哥哥说不如我带你到“阿玛尼”去买一件好衣服吧!你看,他一直在绕着弯子想对昨天晚上的事情做点补偿。“宝钗道:‘连那些衣服我还没穿遍了,又做什么?’一时薛姨妈换了衣裳,拉着宝钗进去,薛蟠方出去了。”

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薛蟠的自责与自觉,所有的道德在自责与自觉开始的时候,都是非常动人的力量。通常我们会是薛姨妈,认为这个人要是能自觉,龙就能下蛋了。不要忘记,当你讲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等于在拒绝给人性一次机会。我相信一种文化之所以能有更大的力量,是因为它永远相信人是有可能的。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了解薛蟠这个角色,他其实是我们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人,我们该学习的是怎样给他机会,让他有可能在自责和自觉里,发生很多道德上的变化。

还记不记得黛玉站在门口,看到宝钗跟薛姨妈进去了?作者的书写方法非常像电影,又拉回到了那个现场。“这里薛姨妈和宝钗进园来瞧宝玉,到了怡红院中,只见抱厦里外回廊上许多丫环、老婆站着,便知贾母等都在这里。”宝玉躺在卧榻上,等于是一个家庭特护病房。薛姨妈就问他有没有好一点?宝玉忙欠身,从礼貌上说,姨妈到了,他是应该行礼的,可是现在他没有办法行礼,“口里答应着:‘好些。’又说:‘只管惊动姨妈、姐姐,我禁不起。’”薛姨妈赶快扶他睡下,然后又问他:“想什么,只管告诉我。”一般看病人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关心,宝玉笑着说:“我想起来,自然和姨妈要去的。”

王夫人又问:“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被打伤以后,宝玉一直没有吃东西,之前王夫人叫袭人带了玫瑰花做的香精,他喝了一点,大概胃口才慢慢开了。作者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他完全了解病人的胃口是什么状况。“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莲蓬儿的汤还好。’凤姐在旁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意思是说,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可是做起来很麻烦,凤姐是管事的人,先说麻烦然后再做出来,才表示她的功劳大。“打花胡哨”指的就是这个,她永远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贾母终于看到孙子想吃东西了,“便一叠声的叫人做去。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急,等我想一想这模子谁收着呢。’”不管家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凤姐知道要做这个汤必须先找模子。“因回头吩咐个婆子去问管厨房的要去。那婆子去了半天,来回说:‘管厨房的说,四副汤模子都交上来了。’”作者很聪明,其实是借这个东西在讲大家族管理的复杂度,我们一般的家庭哪会复杂到这种程度,什么东西都有专管的。“凤姐儿听说,想了一想,道:‘我记得交给谁了,多半在茶房里。’一面又遣人去问管茶房的,也不曾收。次后还是管金银器皿的送了来。”这种银模子本身属于贵重金属,贾家有一个专门管金银器皿的库房。不久前有一个唐朝的文物展览在高雄展出,大家看到那个银的药罐子,上面都用毛笔字写几两几两,金银本身是贵金属,所以一般上面都会注明是多少两,因为如果管理不周,会被偷换掉。

最后是管金银器皿的把模子送了来。我们常说《红楼梦》里面有四个大家族:薛家、史家、贾家、王家。所以作者特地用薛姨妈的称羡来体现贾家的声势,因为薛姨妈本身是见过世面的人,结果这个做面的模子连她都没见过,以此衬托贾家饮食的讲究。“薛姨妈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花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因笑向贾母、王夫人道:‘你们府上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这是作什么用的。’”我想大家一定听过一个俗语要富过三代才懂得吃。意思是说,暴发户是不知道怎么吃的,以为大鱼大肉就叫吃了。富贵人家吃的其实并不是山珍海味,他们讲究的是做工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