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就变成了文化。
“凤姐儿不等人说完,便笑道:‘姨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贾家曾经迎接贵妃回家,“膳”字特指皇宫里吃的东西,“备膳”是接待皇亲的时候准备的饭菜。我们知道曹雪芹家族曾经接过好几次驾,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就是住在他们家的,一定有备膳的经验。替皇帝准备吃的,非同小可,既要考究,又不能太贵。
“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什么面”的意思是说她也不太懂,因为这可能专业到应该是餐饮学校里研究的东西了,煮这个汤的时候,要在里面加一点新鲜荷叶借味。我第一次读了这一段,就在台北的植物园里偷了一片新荷叶,就是那种还没有张开的荷叶,回去煮汤喝。还有个办法我自己后来常常做,我用缸养了荷花,稀饭煮完以后,把新荷叶蒙在上面,最后整个稀饭都有荷叶的香味,其实大自然里就有一种味觉和嗅觉的美。
这种小荷叶、小莲蓬的面最重要的是汤要好,这里没有教我们怎么做汤底,大概是鸡、干贝、淡菜、鲍鱼等东西熬成的。凤姐这种人不喜欢这么复杂的东西,“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他了。那一回呈样的作了一回,他今日怎么想起来了”。我想换在今天,宝玉想吃的东西一定不一样,这在今天的速食文化里,你脑海里很难还有这样的记忆。今天的孩子想到的大概是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凤姐“说着接了过来,速与个妇人,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做出十来碗汤来”。
“王夫人道:‘要这些怎么?’凤姐儿笑道:‘有个原故: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姨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这个东西做起来很麻烦,既然要做干脆就多做一点,大家可以借这个机会都尝尝。“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着连我也上个俊儿。”这个俗语我们现在不太用了,就是我也来沾个光,赚个好人!
“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这个时候贾母一定要讲话,为什么?王熙凤是管家,做这个汤用的是公款,贾母的意思是,你要小心,别人会讲你公私不分的。这种大户人家分得很清楚,每个人有各自的月钱,大家一起用的钱是公款。凤姐此时一定要回答,不然就是作弊了。所以“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的起。’”意思是说这一次的钱由我私人出,她立刻当着贾母跟王夫人的面,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帐上领银子。’妇人答应着去了”。当然最后也不知道到底钱是从哪儿出的,其实大家知道王熙凤作弊作到惊人的地步,接下来就会看到有一段袭人问平儿:“怎么这个月的月钱还没有发下来,已经过了好几天了。”结果平儿说:“你别跟别人讲,那个钱现在在放高利贷,过几天就发下来了。”王熙凤是用公款在放高利贷,晚几天发薪水,她就多拿点儿利息。可作者很有趣,只是让你看到她的表面和背后,却没有直接讲她好还是不好。
宝钗就在旁边笑了,注意,宝钗永远是最聪明的一个,她完全看出来了。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宝钗的话非常有趣,一方面她看出她们刚才的对话,并不是开玩笑,而是表明管家要有管家的分寸。因为王夫人就是一个滥好人,她没有管过家,所以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而贾母是管过家的,虽然现在不管了,但还是国政顾问,她要监督王熙凤到底懂不懂得管家的学问。所以她开一句玩笑:“你拿官家的钱,这样做人情”,凤姐就必须要有回应,宝钗马上看出来了。
贾母听了就回应说:“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姐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这是贾母第一次透露出自己不是等闲之辈,她是执过政的,这个家族里面的大小事情,她都清清楚楚,贾家的极盛时代是贾母的时代。事实上后面有几回都透露出贾母记忆力之好,哪一个库房里放着什么东西,她全部记得。这个家族就是在她手上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