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寄托在那些有形的东西上的,这对传统的戏曲、小说里才子佳人的所谓信物也是一种颠覆。黛玉又想到伤心事:自己父母双亡,连个能替自己做主的人都没有,史湘云还有叔叔婶婶替她操持相亲。就算和宝玉注定能在一起,自己身体这么糟糕,恐怕难以久延岁月,最终还是悲剧。你看,黛玉听了这句话,一刹那间内心翻腾起多少东西,可见遇到知己并不完全是快乐。林黛玉思前想后,最后哭到没有办法进门,只得“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作者真是会铺排,特别像电影里的蒙太奇。屋里的宝玉正在换衣服、穿鞋子,同时还在骂湘云,此时黛玉赶到门口,听到了那句话,其间还穿插着黛玉的心理描述,几个场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接下来这场戏写得极漂亮,是所有爱情戏里最美的一段。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服出来,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宝玉的口气总是这么温柔,常常从后面赶上来问:“妹妹你到哪里去,怎么又哭了?”这种话在第一次看的时候,会觉得只是普通的问候,黛玉葬花的时候他也这样问过。可是慢慢地听到宝玉不断重复这句话,你会觉得这个人到人间仿佛就是为了来讲这句话的。林黛玉在心情这么复杂的时候,又听到了这样的问候,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注意,黛玉平常对宝玉很少有好气,但因为刚才偷听到的那句话,此时内心变得特别柔软。这段对话特别温柔,两个人都动了真情。
宝玉就笑了笑说:“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注意这个画面,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特别心疼一个女孩,看到她流泪,在还不知道理由之前,只是想替她擦眼泪。特别注意“禁不住”这三个字,因为宝玉跟黛玉都大了,男女有别,已经不能随便地触碰对方了。可是宝玉“禁不住”,就像一个小孩子看到同伴哭了,忍不住要去帮他擦眼泪一样。黛玉就骂他说:你干吗?动手动脚的?现在我们不太容易懂这个,过去的礼教非常严。宝玉身上拒绝长大的部分在这个动作里又呈现出来了,他觉得我们小时候可以,现在为什么不可以?这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悲剧,小孩子的长大就意味着要遵守社会给他们定的规矩。
“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就笑着说:‘说话忘了情。’”他觉得很抱歉,自己说着话,一失神就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我不知道这些话能不能让我们对宝玉这个孩子有所原谅。他的很多动作和行为都被认为是犯规的,其实他只是忘了情,仿佛忽然回到了童年时光,“也就顾不的死活”了。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发现没有?刚才的柔软不见了,原来的林黛玉又回来了,一旦恢复原来的状态,她就变得很锐利,动不动就一腔醋意。本来她大热天里跑过来,就是为了看看他们两个到底要干吗,是不是真的要配成一对了。
“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赶上来问道:‘你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宝玉觉得他对她一片真心,她总是不懂,一直用这种话来激他,所以才又急又气。“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注意,黛玉是从来不会认错的,尤其在宝玉面前。如今,高傲的黛玉认错了,这是两个人第一次真心相待,她说:“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着,“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注意,这是第二个“禁不住”,刚才是宝玉,现在是黛玉“禁不住”。大家觉不觉得这是最美的画面,人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禁不住”,不管你在什么年龄。刚才黛玉还说,“你要死了,你动手动脚的”,现在她自己也忘了男女之别,两个人都回到了童年的、纯粹的真性情中,这其中没有任何礼教可言。礼教跟性情的根本区别在于,性情是发自内心的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