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

其实,这些内容不是一般人能读懂的,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宝钗、湘云也没有什么错,为什么宝玉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大概只有从作者自身的遭遇来看,他对官场太过厌烦,早就彻底看透了它的龌龊。他觉得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只要沾到一点点这种习气,他就不想跟这个人再来往了。

袭人和湘云就只好自己解嘲说,你看我们劝他读书、考试、做官,原来是混账话。我们现在也常会跟朋友的孩子说,好好读书,要考第一名什么的,幸好你没有碰到宝玉,否则他拿起脚就走,你一定很尴尬。我们必须换一个角度看才能懂得《红楼梦》的意思,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永不妥协,可实际上如果你跟每一个小孩都说考第一名,那谁来考第二名?所以我们说的那些貌似鼓励的话中,有很多不真实的成分,最后它们就变成了大人世界里虚伪的应酬和客套。宝玉完全把这个东西看穿了,觉得那些应酬、客套里没有一点点真实的对人的关心,所以他才会表现得如此极端。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一定要赶来,说麒麟的原故。”黛玉的心里记挂着那个金麒麟,最后还是忍不住过来看一看这两个麒麟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古代的《武则天外传》等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都用麒麟、鸳鸯、玉珮、扇子这些东西做信物,现代社会大概就是手机之类的了。黛玉和宝玉一起偷看过这些禁书,所以知道“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

这在戏台上最典型的就是《拾玉镯》,傅朋喜欢上了孙玉姣,便故意把玉镯丢在地上,这个玉镯就变成了他们日后的信物。《长恨歌》里面的信物是杨贵妃插在头上的金钗。“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因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黛玉看到宝玉有麒麟,就觉得事情不妙,史湘云和宝玉都有麒麟,不是摆明了要配成一对吗?她“悄悄走来”,是想看看宝玉和湘云到底会干什么。在她的潜意识里,她看到一个画面一定是:宝玉拿了一个金麒麟,湘云也拿了一个金麒麟,两个人慢跑着靠近,那是非常完美的才子佳人的画面。黛玉心里有个结,总觉得自己和宝玉的关系中存在某种威胁。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本来她的潜意识里觉得会看到湘云跟宝玉,没想到宝玉在湘云面前竟然说自己最爱的人是黛玉。作为一个被爱的对象,站在门外的黛玉,此时的心情真是五内俱焚。这一段真的很美,两个彼此有深情的人,忽然间素面相见了。这之前两个人一直是用假面互相试探的,此时终于听到真话了,而且这真话是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说的。这种话我们通常真的很难听到,宝玉竟然一点不怕史湘云吃醋,就那么直接说:“林妹妹就不像你这样子。”假设你有一天听到朋友在很多人面前说:我朋友才不像你们这样子!你大概也会掉眼泪吧?因为他非常懂你。《红楼梦》讲的情深就是这种互相不需要任何解释的“懂得”。我常想,一个人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在一生里面有机会听到这样的话,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听到。如果听到,你一定看看自己是什么反应,体会一下刹那间心情的复杂。

刚才提到宝玉在屋里跟湘云、袭人聊天,刚好黛玉在外面,“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因为黛玉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她却什么都没有。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只有“深情”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情到深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