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则是来自外界的限制。这个场景被外人看到不知道会演绎出什么八卦,可是他们根本不在乎了。作者一直认为外在所有的限制,都不如发自内心的一点点真性情可贵。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不懂,觉得这只不过是场爱情戏,甚至有点肉麻。可是现在你会觉得这恰恰是最动人的地方。

宝玉就呆在那里,“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大家可以试试看,在这个世界上找个人,对他说一次:“你放心。”这是《红楼梦》里很惊人的表达,长久以来,他们明明彼此相爱,又是知己,却始终没有用真心相待。此时宝玉突然冒出一句“你放心”,没头没尾,很像禅宗里的棒喝。宝玉觉得自己只有这三个字好讲,因为深情是无法替代,也说不清楚的。禅宗公案里面,常说的其实也就是“你放心”三个字,它告诉你,是你自己制造了很多焦虑和纠结,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严重。人生所有的“贪、嗔、痴、慢、疑”都是由“不放心”而起。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这里很有趣,如果用禅宗的说法这叫“机锋”,就是有话不直接说,而是点到为止,这个“放心”就像针灸一下子扎准了穴位,说到了点子上。宝玉说你的忧郁、悲凉、幻灭,都是因为你没有放下那个心,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整天生气流泪,才把身体搞得一塌糊涂。“‘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这是三十二回里最动人的“情”的描绘,人在一生当中,哪怕只听到过一次这样的话,感受过一次这样深切的关心,就值了。所以黛玉只觉得“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词,一时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我想,这种画面恐怕很难在影视里表现。无论用慢镜头,还是弄柔焦都没有用,就是两个人呆呆的,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心事到了最真的时候,已无话可说。“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这是林黛玉最懂得宝玉的一次,“你要说的话我早都知道了”,好像不是这一世,是上辈子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回到《红楼梦》开头的那个神话,大家还记得她来世上就是为了拿自己的眼泪来还他的,知道这个人是自己的宿命,也知道自己来人间就是要把欠他的东西还完。真写到动人处,作者用墨反而很淡,几乎不着痕迹。黛玉嘴里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宝玉一个人在那里发呆。

宝玉呆在那里,根本不知道黛玉已经走了,还继续沉浸在自己说心里话的场景中。就在这时候,袭人发现宝玉没有拿扇子,急着送出来。可见每一个人的爱,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袭人觉得把宝玉梳头、洗脸、吃饭、冷热都照顾到就是“爱”;对黛玉来说,爱是要还上辈子没有还完的东西。

袭人远远看到林黛玉跟宝玉站在一起,后来黛玉走了,宝玉还站在那边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段话旁人听了是会吓一大跳的,因为这是真正的肺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