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枕头。经袱子是古代读经书的时候垫在底下的红色软垫。张道士很珍视这个,特地放在一个红色缎子做的小垫子上,用茶盘托出来给王熙凤。“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儿笑道:‘你就手里拿来也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也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只有凤姐敢讲这种话,意思是你少骗我了,你拿一个茶盘,倒像要讨赏银啊!一语道出了这个道观的真相。

“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贾母常常这样叫凤姐,她本来就跳来跳去像猴子一样,传说三十三层的地狱里,有一层专门处罚在人间说了坏话的人,要割舌头的。“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凤姐天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根本不信什么割舌地狱。这里是在暗示虽然所有的宗教都在劝人不要贪婪,可是宗教本身有可能变成极大的贪婪而不自知。

这张道士聪明得不得了,“笑道:‘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宝玉生下来时候不是嘴里含了一块玉吗?道观里的道士都觉得很稀罕,想见识见识这奇迹。“贾母道:‘既这么着,你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就带他去瞧了,叫他进来,岂不省事?’张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二则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暑热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值多了。’”有没有发现作者是在对比?贾母很宽厚,刚才嘱咐不要吓着那个小道士;可是张道士心里面只有宝玉,他觉得宝玉是金枝玉叶,连他手下的道士都腌臜难闻。我真的希望大家能读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这种对比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福”。“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这里贾母与众人游玩了一会,方上楼去。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刚说着,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希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不希罕,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大家看明白了吧?一盘子全是道士们送给宝玉的礼物,其实那些道士是没有什么钱的,可是为了拉拢贾家这个大客户,道士们把最珍贵的东西都放在了盘子里。“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的,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共有三五十件。因说道:‘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都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断不收的。’”贾母不高兴了,说你胡闹,施主捐钱都是为了进贡给仙佛的,我们怎么能收这样的东西。“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意,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门下出身”是说我也是贵族家庭出来的,也希望要个面子。等于是告诉他的手下说,我结交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收下了。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又推辞不得,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着我出去散给穷人罢。’贾母笑道:‘这倒说的是。’”宝玉非常善良,清虚观不是行善事,救助穷人的吗?我就把这些东西散给穷人吧!“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事,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糟蹋了这些东西。要舍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可是张道士立刻阻止了,看得出来吗?贾母跟宝玉是善良的,可这个张道士觉得这种好东西散给穷人就糟蹋了。这是作者对这个道观非常严肃的批判,他们只是假借慈善的名义敛钱,眼中根本没有穷人。“宝玉听说,便命收下,等晚间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