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注意,所有的祖母说起孙子都是这个口吻。我上次遇到祖孙二人,就对奶奶说你孙子身体真好啊,其实我是不好意思直接说他太胖,结果她说:“哪里啊,你看他多瘦弱!”“张道士道:‘我前日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读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这些话,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全是在奉承讨好贾母,因为他知道贾母最疼这个孙子。
下面是最精彩的戏,因为知道这个贾母疼宝玉,张道士就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国公爷就是贾母的丈夫荣国公,贾母当然怀念自己的丈夫。如今张道士奉承说宝玉长得跟当年荣国公一样,难怪他能操持这么大的道观。只有经常来往于官场的人才会这么说话,他特别知道说什么能让施主心里舒服,而且,还有表情搭配:“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宝玉还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因为荣国公去世很早,贾珍他们这些晚辈见都没有见过,就连贾家文字辈的人恐怕也记不清楚了。意思是说真正跟荣国公有过来往的只剩下他了,所以他的身份也因此提高了。
接下来他就要帮宝玉保媒了。大家知不知道有个词叫“三姑六婆”,其实这里包括过去庙宇、道观里面的人,他们很喜欢替大家族说媒。前面我们讲到《红楼梦》里面的四大家族,薛家、贾家、王家、史家,全部是姻亲关系。张道士“说毕呵呵又一大笑,又道:‘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不细读可能看不出来,这个女孩的家族是没有功名的,如果有官位他一定会说出来。这里所谓的“家业、根基”就是有钱,自古以来官商就是互相勾结的。商人一定要找政治关系,才能得到保护;官僚一定要找商人才会有钱。本来,真正的情是可以不在意地位、贫富、年龄、身份的,黛玉父母双亡,无财无势,宝玉认为真情与这些东西无关,可是现实社会的标准绝不是这样。
说媒事件引发了“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因为黛玉当时在场,一说媒就意味着两人不能在一起。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都觉得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可渐渐地,黛玉总感觉有人要跟她抢,包括宝钗、史湘云,还有张道士提的这个女孩,就又有了很多心结。
张道士又说:“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大家不仔细看,好像只是一个普通的说媒,可是这个道士绝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不会轻易给人说媒的。这家一定很想把女儿嫁给宝玉,这里面不知有多少利益和好处,如果说成了的话,这个道观说不定又能盖一幢大楼。
结果贾母还好,说宝玉不适合早婚,还说有没有钱也无所谓,模样、性格最重要。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的符儿你也不换了去。’”这一段大家读得懂吗?有钱人家最怕的就是小孩儿生病,不好养活。巧姐才一两岁,凤姐就拿了钱给这个张道士求一个观里的寄名符。这种符我们现在也能见到,有的给孩子挂在脖子上,有的挂在车上。“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我要不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王熙凤嘴巴一点儿都不饶人,说你连寄名符都没有帮我办,还好意思找人跟我要东西。“张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料娘娘来作好事,就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子,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
中医把脉的时候底下垫的东西叫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