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此有一种反省,也有一种不安,说这个小孩好可怜,如果把他吓坏了,他的爸爸妈妈多心疼?这个家族之所以有三代的福气,是因为有贾母这样心存悲悯、知道惜福的人。

“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注意,“好生”带了来,就是说不要吓着他。因为她知道这种大户人家,习惯看到穷人家就打、骂。王熙凤不见得是坏人,出手就打是因为她习惯了。

注意下面的描述:“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烛剪,跪在地下乱颤。”好简洁的语言!记得小时候,我们社区刚建了一个电话亭,我之前从没见过电话,就很好奇地试着拨了拨,心说这个东西怎么可以讲话?忽然有个警察跑来说:你破坏公物!然后就叫我到派出所在国父(孙中山)的像前面跪着,我当时吓得就是这样发抖。我想说小孩子在权威面前是非常恐惧的。其实当时我根本没有做错事,可是却不敢辩白,因为他穿着制服就代表着权威。可以设想一下,这些人光是那身穿戴往那儿一站,普通人就吓坏了。他们的珠光宝气和这个跪在地上发抖的小道士,是多鲜明的对比!

我觉得曹雪芹真是宝玉的话,在家破人亡之后写这个小说,心里一定有很多的忏悔,当年他跟着祖母去进香,一定看到过这个场景,只是当时他没在意,也没想那么多。“贾母命贾珍拉他起来,叫他不要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这个孩子吓坏了,不知道自己会被如何发落。道观里面的规矩很严,贾母进香是大把进银子的好机会,他影响了观里的生意,张法官也会处罚他。作者的悲悯在于让大家看到了无权无势的人最后会被糟蹋到什么程度。贾母的不忍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就是对“福”的检讨。“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了,领他去了。”我不敢确定贾母这句话是不是真起作用,因为道观有道观的规矩,他们要处罚一个小孩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层的观玩。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三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个钱,不要难为了他。家人听说,忙上来几个领了下来。”一个叫作清虚观的道观,竟然豪华到可以一层一层地观玩,更不“清虚”的是这个张法官常常跑“总统府”,整天跟党政要员来往,他心里面肯定没有那个小道士。

“贾珍站在阶矶上,因问:‘管家在那里?’底下站的小厮们见问,都一齐喝声说:‘叫管家!’登时林之孝一手扣着帽子跑了来,到贾珍跟前。”林之孝是管家,《红楼梦》里面有几个大管家,赖大、周瑞,还有林之孝,他们是家庭管理中最重要的人。“贾珍道:‘虽说这里地方大,今儿不承望来这么些人。你使的人,你就带了你的那院里去,使不着的,打发到那院里去。把小幺儿们挑几个在这二层门上同两边角门上,伺候着要东西传话。你知道不知道,今儿小姐、奶奶们都出来了,一个闲人也不许到这里来。’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是’。贾珍道:‘去罢。’”贾珍就开始分派工作了,而且特别叮嘱贾府所有的女眷全来了,一个闲人也不许到这里来,最主要是刚才发生了小道士事件,过去的大户人家的小姐是不能随便让普通人看到的。又问:“怎么不见蓉儿?”天气很热,贾珍觉得这么多的女性出来游玩,万一有个闪失自己的责任很大。不见儿子的影子,他很生气,心说我忙成这个样子,你小子跑哪儿凉快去了。“一声未了,只见贾蓉扣着钮子从钟楼里跑出来。”注意“扣着钮子”是说他刚才脱了衣服,来不及穿,只好一面扣扣子一面跑。“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还受着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这是贾珍叫下人骂儿子。这个我们现在弄不太懂,老爸要骂直接骂得了。可是过去有权威的人,他要让用人来骂。如果我是那个用人,一定很为难,因为一个是少爷,一个是老爷。老爷叫你去骂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