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的花儿’,这边又说‘碰断了我的扇子’,叽叽呱呱,说笑不绝。”我觉得如果拍电影的话,完全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贾母已经走了好远,这边还在分派。我记得以前学校毕业旅行的时候,学生们最容易这样,有的说我就不想跟他住一个房间,否则我就不去旅行了,光这种事情就要闹半天,每逢这种时候老师就很惨,因为每个人都很有个性。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个时候的吵吵闹闹,还因为全是女人?声明一下,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觉得过去的女眷跟男客不太一样,男人上街的机会比较多,可是女性几乎没有,所以这么一大堆女眷要上街的时候,管家真是苦不堪言,大家你骂我、我骂你,吵来吵去,半天了车子都没有办法出发。最后有一个人出来说话了,这就是周瑞家的,她看到实在太不像话了,就开始干涉了。
“周瑞家的过来过去的说道:‘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家笑话。’说了几遍,方觉好了。”这相当于我当时的系主任的角色,实在没法子只好大喊一声:“不要吵了!你们到底要不要去毕业旅行?!”喊一次是没有用的,要连喊几次,大家才慢慢静下来。“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宝玉骑着马,在贾母轿前。街上的人都站在两边。”注意这一次出门用到了全副执事,就是动用了所有的护卫人员,表示这个行动是非常隆重的,全副执事一摆开就是上百人,前面早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后面的还没有上车。宝玉骑在马上,属先遣部队。
“将至观前,只听钟鸣敲响”,道观知道他们要来了,敲钟敲鼓表示欢迎。“早有张法官执笏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请安。”大家看到道观有个张法官一定觉得奇怪,这个“法官”不是现在法院的法官,而是道观里面的观主,“执笏”是指他也是做官的人。为什么道士会做官?因为皇帝会封他们为“清虚真人”之类的,“披衣”指他还有皇帝所赐的官服。最特殊的是,这个张法官曾是贾母的丈夫荣国公的替身。大家也许不太懂什么叫“替身”,荣国公是一等将军,相当于四星上将,经常要上战场,家里就出钱请一个有身份的道士,每天替荣国公在道观里上香拜神,所以张法官地位非常高。
“贾母的轿刚至庙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坊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这些大家都很了解,跟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别。土地神就是我们现在的土地爷。“本境的城隍”是说阴间跟人间一样,各地有各地的地方神。贾母就让停轿,古时候地位再高的人,就算皇帝也要在神前下马、下轿。“贾珍带领各子侄上来迎接。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凤姐历来是行动型人才,动作非常快。“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各处的蜡花,正欲得便瞧瞧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尾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凤姐用的力气很大,一巴掌把小男孩打了一个跟斗,骂的话也很粗,完全是嘴里嚼着槟榔的那种人的语言。此时刚好宝钗她们下车了,她们是大家闺秀,哪能容这个小道士乱闯。所以众婆娘媳妇就围了个风雨不透,喊:抓住他!打他!这个场景是作者刻意要写的,用这个最穷最苦的可怜的小道士来做贫富悬殊的对比,一个社会里的贫富的差距竟然这么大,这些来求福的人,他们的福到底在哪里?很发人深思。
“贾母听了忙问道:‘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儿上去就搀住贾母,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从贾母口中听到这样的话,细读你会觉得心酸。贾母疼她的儿孙,觉得情同此心,天下父母哪个不疼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