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才王熙凤的打趣,大家都觉得黛玉是一定要嫁给宝玉的,宝钗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是内心肯定不舒服,因为她一直想抢这个位置。黛玉跟宝玉是前缘,她在意的只是彼此的情深,而宝钗却非常在意这个名分。见黛玉这个时候竟然念起“阿弥陀佛”,便很嫉妒他们两人的亲密。《红楼梦》里有很多类似的非常微妙、纤细的心理描述。林黛玉不觉红了脸,自己不小心脱口念出了“阿弥陀佛”,是因为她跟宝玉情深到难以自持。所以就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就走出去。

在第二十五回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马道婆作法,要害死王熙凤跟宝玉。虽然事情没有成功,但卑微者的痛苦却一直在延续。可见作者对人的了解、包容与担待是非常深邃,也非常丰富的,他能体贴、关照到各个层面的人。

回想起来,二十五回写得最好的角色是马道婆,这样的角色在《红楼梦》里并不多见。《红楼梦》写的是贵族人家,不太容易写到这种三教九流的角色,可是她一旦出场,你就能看出作者的描述能力有多么强。他能把马道婆的费尽心机、玩弄富贵人家于股掌间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觉得《红楼梦》能完成对现实社会中很多人的教化,很多道德文章,教我们不要迷信,都不起作用,但是如果你读《红楼梦》,你会意识到自己在无奈的时候,可能也会去找马道婆。至少你知道马道婆这类人的社会功能,不会再随便被他们利用。文学的最大好处是能让你看到人性的本质,大家可以把《红楼梦》当作一个功课来观察你的周围,邻居谁家请了道士在作法啦,哪个总经理办公室的桌子风水怎么样啦……其实这些东西也是人之常情,我们一方面相信科学;一方面也会感觉天理难测,因此会多一些包容。只是不要忘记,马道婆这些人是会利用人的弱点制造灾难的。如果她只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你相信把床搬一搬,或者挂个镜子会心安一点,还无伤大雅;可是如果他们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搜刮资源,做各种社会性的推展时就很危险,有时候会变成巨大的社会势力,其影响力能控制人心最重要的部分。“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是害怕这些东西有一天会变成社会主宰性的力量,那将酿成很大的社会灾难。

二十五回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力,马道婆作法,宝玉、王熙凤的发病,寥寥数语,却非常鲜活,画面感极强。而且作者的语言弹性特别大,他既能写出最精致的优雅的文言,又能驾驭最活泼、最粗鲁的民间语言。其中马道婆跟赵姨娘的对话;贾母、王夫人骂赵姨娘的话,都粗鲁、恶毒到惊人的程度,能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有时候伤起人来真是比刀子还厉害。作者用了一个词“毒气”,这是很到位的形容,一旦人的心里积了怨毒之气,迟早是会伤人的。人如果都能拥有自我完成的满足感,怨气就会比较少,一个社会里祥和的东西多了,马道婆这样的人也就无机可乘。

我自己常常想补写一段,就是马道婆在告别了贾母去赵姨娘房里之前,去各房各院到底都干了什么。因为我相信各房各院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怨气和各自人生的不甘,赵姨娘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所以马道婆才可以从这个家族搜刮这么多东西。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Bad Content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Bad Content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二十七回里的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比较完整的对比,好的文学在高峰之后,总要有一个平缓地带,二十八回从头到尾都是琐事。

宝玉完全被黛玉的《葬花词》打动,他想,花在飘零,黛玉的花容月貌也有一天会消失,宝钗、袭人、香菱们也一样,当所有的青春都消失了,这个花园该属于谁?宝玉历来喜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