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要符水?”他们知道宝玉身上有通灵宝玉,它就是能克服邪祟的东西。有没有发现作者的意思是说,所有向外追求的领悟和智慧都是假的,真正的智慧要从自己的本心里去找。《红楼梦》一直在用这样的语言度化人。
贾政有一点被说动了,便说:“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意思是如果那块宝玉可以除邪祟,他怎么还会中邪呢?那个和尚就说:“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作者表面上看在讲神话,实际上是在点化人,其实,人们善良、光明、智慧的本性一直都在,只是一旦被贪、嗔、痴等欲望迷惑,本性就会迷失。只要肯把这些东西去除,本性就会再现,这是大乘佛教和禅宗的共同看法。和尚说:“你现在把这个玉拿出来,我们持诵持诵。”意思是说我们来念一些经文,“只怕就好了”。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非常美的句子!记得吗,第一回里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块石头日夜修炼成了宝玉,是这个和尚与道士把它带到人间来经历红尘的。“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目,若似弹指!”“尘缘满目”是说如今这块玉上全部是红尘的缘分,你碰到黛玉了,也碰到宝钗了……“若似弹指”,弹指间十三年就过去了。“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天不拘来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想你在灵河岸边是多么自由自在,来到人间就有了是非,人心只要存了是非,便生悲欢。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尝清好散场!’”“粉渍脂痕污宝光”,狭义是指宝玉身边的女孩子,广义是说人间的欲望污染了他;过着这么富贵的日子,灵魂却处在受困的状态;人生就像喝酒,无论多么沉酣的梦,最终是要醒来的;人到世间就是来还前世冤孽的,还完就该散场了。
这里强调的是《红楼梦》基本的宗旨:人跟人的相遇都是一个缘分,这个缘分是因为前世有冤孽的纠缠,这完全是佛教的观点,二十五回借宝玉发病之机,把通灵宝玉的故事贯穿下来了。
和尚念完以后,把这块宝玉摩弄了一会,说了一些疯话,然后递给贾政说:“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生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就走了。那贾政还急着让两个人坐下吃茶,要送谢礼,两个人早已出去了。注意一下,这两个仙人总是飘然而至,飘然而去,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出现。贾母他们就派人赶快去追,哪里还有踪迹。只好按和尚所言,把王熙凤和宝玉安放在王夫人的卧房里,把玉悬在门上。王夫人亲自守着,不许别人进来。
“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民间一直相信,病人如果开始想吃东西,就差不多快好了。“贾母、王夫人如得珍宝一般,旋熬了米汤,与他二人吃了。”通常大病初愈,不适合吃太荤的东西。二人“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在外间听消息。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前面已经看到,宝玉烫伤,宝玉不让她看,黛玉一定要看;现在所有人都还没有讲话,黛玉先念“阿弥陀佛”,这都说明黛玉跟宝玉的休戚与共,根本就是前缘未了。刚才讲了那么多的人在哭,唯独没有提黛玉,其实她是挂念最深的。
这时吃醋的是宝钗,她回头看了黛玉半天,“嗤”的一笑,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惜春就问:“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宝钗说:“我笑弥陀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日才好些,又管林姑娘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宝钗显然是话里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