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很多朋友提过,汉诗里面说的“上言加餐饭”,其实是写给最珍爱的人的话。因为最爱的人,已经不再说你爱我、我爱你之类的话了。反而会是好好吃饭,健康平安。讲得很淡,可是不容易体会。我们对于所谓的情爱,有很多外在的装饰,可是情爱深处,其实就是平安。宝玉虽然年轻,可是他知道这个,所以他不在意别的。
“好容易盼至明日午错,果报:‘琏二爷和林姑娘进府了。’见面时彼此悲喜交接。”《红楼梦》大概就是悲喜交接吧,总是一个悲的事情接着一个喜的事情,一个喜的事情后面又接着一个悲的事情,人生到了最后领悟也不过就是悲喜交集。
宝玉悲的是林黛玉的父亲去世了,喜的是林黛玉又回来了,是啼笑皆非的感觉:“未免又大哭一场,后又致喜庆之词。”黛玉的父亲过世,大家要哀悼;接下来又说姐姐做了贵妃,大家又要庆贺。生命就交错在这两种状态里。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他们很久没见了,因为正值发育的年龄,几个月半年时间就感觉有很大的变化。宝玉心中“品度”黛玉,好像也不是看,这是他最熟悉的人,是在前世有缘分的人,他们之间有一种生命上的默契,所以用了“品”字。人们常说品诗品画,都是最精深的美才用“品”。我们说品茶,它不是喝茶,“喝”是利用,“品”是欣赏。
你有没有注意,对黛玉作者完全没有描绘,只是“超逸”两个字。“超逸”很抽象,“超”是跟别人不一样,“逸”也是跟别人不一样。“逸”这个字很难懂,在宋元以后这个字才出来。中国绘画里认为好画有三品:“神品”、“妙品”和“能品”,到宋元以后加了“逸品”。“逸品”就是没有办法归纳在神、妙和能里,神、妙、能都是技巧很好的,“逸品”可能技巧不好,但它就是不一样。“逸”这个字最早是逃走的意思,是个兔子在跑,现在我们还沿用逃逸这个说法。隐居之士不愿意接受人世的拘束规范与名利牵绊,他会逃离世俗间,把自己藏起来,这叫作“逸”。用“超逸”形容黛玉,因为她跟人世间所有的人都不一样。比如王熙凤就是活在人间的,她活得非常热闹,所有人间的利禄她都想要;而黛玉是所有人间的东西都不在意,这就是“逸”。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给宝钗、迎春、宝玉等人。”你看黛玉也不太喜欢带其他的东西,比如女孩子用的化妆品之类的,只是带了很多书,其实这都是黛玉的性格,她身上就有隐士之风。宝玉这么久没有见黛玉,觉得很想念,可是又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大概是想表示他对黛玉最大的珍惜与爱吧?“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他觉得这是他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是皇帝给北静王,而北静王又给他的。精彩的是,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不讲这一句话绝不是黛玉。黛玉的性格里有一种东西,就是超凡脱俗,在她眼中没有皇帝,也没有北静王。那么尊贵非凡的北静王,在黛玉的口中变得一文不值,因为他们没有缘分。宝玉的世界里面有北静王、黛玉、二丫头,还有秦钟,他们与宝玉都有深深浅浅的缘分,可黛玉就不可能跟北静王等人有缘,因为这是世俗的王位,对黛玉没有任何意义。“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这部分看起来跟小说的情节毫无关系,可是写出了非常非常美好的一种人性。
下面就写到贾琏和王熙凤了。王熙凤也很想念丈夫贾琏,可是他们那种年轻夫妻之间的调笑,和宝玉、黛玉的交往非常不同。我们在此又可以见识王熙凤的厉害了,凤姐在贾琏面前把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她怎么管家,怎么辛苦,怎么被人家委屈一系列事情,讲得洋洋洒洒。黛玉的话很少,王熙凤的话很多。王熙凤当然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可是她又在丈夫面前装得非常弱,要丈夫疼她。
“贾琏自回家参见过众人,回至房中。”贾琏按照礼节先拜见贾母、王夫人等后,才回到自己房里。“正值凤姐近日多事之时,无片刻闲暇之工,见贾琏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