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下再细细算账,也不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时宽衣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秦钟刚才的举动真是非常大胆,人在情欲发生的时候完全不顾大体。凤姐也有可能会问,秦钟跑到哪里去了,宝玉去把他抓回来,也有一部分是顾及这些。

“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凤姐很细心,连小事都想得那么周全。“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这是作者一个十分调皮的写法,到底他们算了什么账?我没有看见,不敢乱讲。作者这么表达,其实特别想说他们到底算了什么账。如果他不讲这一句,读者大概也不会特别注意那一句话的重要。作者在这里透露出人性中非常有趣的东西,他完全知道这些小男孩、小女孩在一起会搞些什么名堂。

到第二天早上,贾母、王夫人不放心,就打发人来看宝玉,说多穿两件衣服赶快回去吧。可是宝玉不肯回去,因为外面好玩。秦钟在恋着智能儿,更不想回去。凤姐呢,也有她的想法,觉得多住一天表示她尽责,贾珍委托她办丧事,三天安灵她都在场了。同时,她又想趁机办一下净虚托她的那件事情。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凤姐对宝玉道:“我事都完了,你要逛,少不得率性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地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又住了一夜。

“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是她贴身的管家,听她一说,“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主文的相公”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代书”,帮人家写文书的。“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王熙凤非常大胆,她要拿这三千两银子,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假托她丈夫的名义写信给人家。“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帖。”信送到节度使云光那里,云光看到是贾府来的信,上面有贾琏的印信,“久见贾府之情,这一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立刻就给办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却说凤姐等又过一日,次日方别了老尼,着他三日后往府里去讨信。”她告诉老尼姑净虚,说事情已经办了,三天后来贾府看结果。当然,王熙凤这里的意思其实是说要她送钱来。不送钱来,是不会告诉你事情的结果的。

另外作者又交代:“那秦钟与智能百般不忍分离,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约,俱不用细述,只得含情而别。”这是两个小儿女的恋爱。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作者在第十五回中使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讲到对比,我会想到中国古代文学里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形式对联。它用对仗的方式构成两种不同角度的视野和观察,譬如上联是春,下联就是秋;上联是天,下联就是地。我觉得在这样的表达里,如果一个人看到了天,他同时就看到了地;如果他看到了春,也就看到了秋;他看到了高,也就看到了低。在古典文学结构上,对仗的形式经常是在提醒我们关注生命的两种状态。《红楼梦》的回目就是对联,比如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贾元春”和“秦鲸卿”是两个名字,是对仗的。一个是生命到了极盛时期,因为才情貌美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另外一个竟然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夭折了。“才选”与“夭逝”是对仗的,“凤藻宫”和“黄泉路”也是对仗的。对联的形式里隐含着对生命的观察。

在第十六回里,贾元春的生命达到巅峰,要回家省亲,此时也是贾家的鼎盛时期。皇帝恩赐嫁到皇宫里的女儿回家省亲,富贵和恩宠都达到了极点。可是,秦钟这么年轻,竟然病死,最后消失了。两个生命的对比让你看到繁华与幻灭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我们对荣华富贵的赞叹,对年少命薄的哀叹,其实也是同一个东西,也许,我们的赞美与哀叹本身也是一种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