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有时候无法无天,不爱读书,可是如果有好的教育不是贾代儒每天要求背书的教育,而是带他到乡村、到自然他的感受会完全不同。宝玉并不是真不爱读书,当他真正认识这些农具的时候,李绅的诗句就自动蹦出来了。这是宝玉非常可爱的地方,他其实是一个可造之才,他对人性有悲悯,也有很高的悟性,从不以富家公子的自大待人。

“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大概贾家出殡时这一家人在劳动,可富贵人家来了要上厕所,忽然被赶走,不准做工了。宝玉问这是什么东西,大家说是纺车。“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自为有趣”四个字是讲他觉得很好玩,他把纺车当作了一件玩具,可是纺车的主人二丫头很生气,她辛苦一天纺的线,弄乱了怎么办?“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

一个乡下女孩子竟然敢这样触怒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一般可能会被拖出去打一顿,可宝玉的反应是:“忙丢开手,赔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宝玉的赔笑是最可爱的。他总是感觉自己对人有亏欠,丝毫不觉得这个小女孩触怒了他,也不认为自己有权有势就可以对人颐指气使。他反而赔笑,觉得对不起。如果你回到清朝初年,知道一个王爷跟民间的距离有多大,你才会了解宝玉的可爱。宝玉的赔笑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连他身边的小厮都可以那么颐指气使。

“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站开了”三个字也用得极好,完全是乡下人的口气。其实乡下人有乡下人的自信与大气,二丫头虽是一个农家女孩,可是她朴素、大方、健康、不做作。二丫头只在这一回里出现了一下,之后就没有了,可是我仿佛觉得,宝玉的一生里总是有一个二丫头出现,因为在他的人生里,难得感受到一个乡下女孩子的生命状态,而这种生命状态恰恰是他的遗憾。因为他生在富贵人家,永远不可能有二丫头那种大大咧咧,脸上黑里透红的状态。人们常常以为只有贫穷才是遗憾,其实富贵也是遗憾。我们会觉得生命怎么活其实都是一种遗憾。这是曹雪芹了不起的地方。他用平等的视角写出人在不同生命状态里不同的遗憾,你能明显感觉到宝玉这一天多么希望变成二丫头身边的某一个人。无论宝玉怎么活,你都能感觉到他那种怅然,因为只有一种生命状态是如此单薄和不足,于是他对每一种不同的生命状态才有了珍惜,有了尊重。

可秦钟此时的反应却与宝玉不同,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给人感觉小家子气。所以后来他死了,我也不怎么同情他。第一次出场他就扭扭捏捏,什么东西都怕。宝玉疼他,其实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受很好的教育,可以上进,可以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尊贵的位置。可是你看,姐姐出殡,他却在庙里调戏小尼姑,现在看到二丫头,他又说:“此卿大有意趣。”话语中带有一种轻薄。宝玉对人有一种尊重,可秦钟不是,他身上有一种人性里的卑微气息。“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不知那个时候宝玉是什么感觉,他大概从来没有看过女人纺纱。“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可能是她妈妈或者奶奶吓坏了,觉得你二丫头怎么可以抛头露面去招惹富家公子。若得罪了可能被打一顿,或者被看上了也不得了。古时候平民百姓认为如果被贵族看上,这一辈子就算完了,悲剧就开始了,宁可好好在农家嫁个农民,所以这一声喊其实颇有深意。“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二丫头只出现在这一段,可是作者的用心让你觉得精彩,若少掉这一段,好多东西就不见了。在宝玉一生中,北静王、二丫头变成了他生命里两个很奇特的对比关系。他觉得人世间那么多可爱的人,你用多少爱都爱不完,而如此不同的爱,对北静王的仰慕,对二丫头的心疼,都是宝玉的深情。宝玉的深情其实不容易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