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悲观的权利,日子再苦也会想办法过下去。刘姥姥很看不起她的女婿,觉得庄稼人有多大的碗就吃多大的饭。她骂女婿说:你喝了酒就打老婆骂孩子,不想想办法,整天唉声叹气的,算什么男子汉。刘姥姥非常看不起这种无病呻吟。她自己是很强健的,她开始想办法。忽然想到,王夫人心地很好,常常愿意施舍穷人。可直接去找王夫人差距太大,想到周瑞是太太的陪房仆人,跟着王夫人一起到了贾家,所以就决定去找周瑞。
也许大家都没注意,这一回写得很精彩的一个人就是板儿。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小男孩,刘姥姥的外孙。刘姥姥要去借钱自己去就好了,可是她把那个板儿打扮了一下带着去,教他看见谁要怎么说话。如果有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一个穷困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外孙在路上。她们从天还没亮就开始赶路,一路走着到的京城,很可怜。可是刘姥姥却把它当成郊游一样。这一场戏当中如果没有板儿就少了很多东西。刘姥姥自己也没有把握,不晓得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笑她,怎么侮辱她。可是她带了板儿以后,每次她一紧张就跟板儿说,你等一下要小心,等一下你看到人要怎么怎么样,其实是她自己紧张。所以那个小孙子扮演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她见到王熙凤的时候,她在底下拜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她就拉板儿说你来拜,板儿躲在她背后不肯出来,她就骂他真没用,其实是在骂自己没用。到了这深似海的侯门,刘姥姥真的吓呆了。她没有想到有钱人家是这种情境。很多朋友看到刘姥姥都会笑,觉得刘姥姥是一个丑角。但丑角常常是文学和戏剧里的救赎,他会让你感觉到其他生命沉沦萎靡到没有生命力了。贾府里的人看到一个乡下老太太活得这么有滋有味,在她身上看到自己不具备的东西。贾母后来非常喜欢刘姥姥。
贾母是史侯的女儿,嫁到贾家,一生荣华富贵,命也很好,到晚年还是位高权重。她从来不认识乡下老太婆,面对这种穷人,她会有一种担待。后来贾母跟刘姥姥非常好,忽然发现这世上有一个跟自己的生命这么不同的人,贾母曾感叹,说你比我年纪还大,牙齿还这么好,腰子骨还这么好。刘姥姥是每天要下田种地的,身体非常强健,而贾母整天靠几个丫鬟伺候。所以,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的悲哀,荣华富贵也可能是一个悲剧。刘姥姥刚好把这一点对比出来,让贾府的人感觉到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