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百多个人,每一天大大小小有一二十件事情,像乱麻一样,我到底要从哪一件说起呢?写小说的人很少自己出来这样讲话。然后他忽然说,有一个人家,远远地投奔贾家来了。这个人不大不小,也不是重要的事情,可我们就从她说起吧。这一段是文章的转折。这里就牵扯到小说的结构,有点像电影的剪接技巧。怎么去把上一段和下一段接起来,接得不好会很尴尬,作者用了一个巧妙的转法。

那么下面要写的是谁呢?要写一个从来没有出场的人物,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什么人?她跟贾府有什么关系?贾政的太太是王夫人,她哥哥叫王子腾,王子腾的侄女就是王熙凤。王家势力非常大。在二十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成,他做了一个小官,因为两家都姓王,就结拜了干亲。王成官小,有一点巴结的意思,就认了侄子,连了宗。之后王子腾这一支官越做越大,王成一家却丢官了。王成死后,孩子狗儿跑到乡下去种田。狗儿娶了一个刘姓太太,生了男孩板儿和女孩青儿,可是日子越来越艰难,他们就接了岳母刘姥姥来照料两个孩子。刘姥姥是个老寡妇,很聪明,她就说,你们总得想个办法,这样下去一家人都要饿死。狗儿说有什么办法,难道要去偷人抢人不成?她说也不必去偷抢啊,你们以前跟王家有过关系,现在人家是不得了的家族,好歹也要从这一条线上想想办法。狗儿说,我哪里敢去。刘姥姥就说,总也应该碰一碰。

刘姥姥是非常有趣的乡下老太婆。对于她而言,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是日子过不下去,没有饭吃。这个事情跟前面宝玉的性经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可是作者竟然把它们放到同一章中。前面讲宝玉的性经验,后面讲刘姥姥活不下去。人都觉得自己生命里的事情是唯一的大事。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在性幻想里,永远不会想到有人会饿到没有饭吃。刘姥姥也不会知道对于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子,性的事情有多么重要。作者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其实告诉我们人是很难替别人着想的。大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只有自己的事才是大事。

《红楼梦》的章法是编织,把很多线编在一起。通常一部小说读一次以后你不想再读,因为这部小说只有一条线,它没有编织。可是在《红楼梦》里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复杂的编织。在这一回里,作者把宝玉性的经验和刘姥姥饿得活不下去这两条线编织在一起。

刘姥姥一出场,小说语言完全变了风格。刚才还都是优雅细腻的语言,而到了这里就变得非常粗。她骂女婿,说你就会在家里“拉硬屎”。意思是说一个人很穷,可是又不愿意去求人。作者刚才还是秦可卿,现在就变成刘姥姥。曹雪芹最后十年写《红楼梦》,穷到举家靠别人施舍稀饭过日子。他身上有一部分是宝玉,一部分是刘姥姥,能看到苦难跟富贵的对比。一个人只有遭遇了非常大的变故,才能看到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一生都在富贵当中,永远不会理解刘姥姥这样的生命;如果一生处在穷困当中,也不会知道什么叫富贵。

第六回的回目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红楼梦》的回目常常是两个事件并置。这一回把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件放在一起。宝玉初试云雨情,是青少年文学;刘姥姥这样一个穷得活不下去的故事是写实主义或者乡土文学。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他们家的日子后来慢慢好起来了,没有饿死。很多人都认为王熙凤对刘姥姥有恩,或者贾府对刘姥姥有恩。我的看法是,刘姥姥才是贾家的救赎。其实,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难过的地方。花开了就看看花,哪里送来了一点螃蟹,大家就聚在一起吃吃螃蟹,他们富贵到不知人间疾苦。刘姥姥,这个穷得活不下去的乡下老太太进来以后,忽然让贾家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一种生命力。真正的生命力在刘姥姥身上,而不是贾府的人身上。贾府是要败落的,每一个人都高贵、优雅,可他们碰到一点小事情就活不下去了。刘姥姥在活不下去的困境中,还要想方设法。乡下人身上有一种天生的乐观,换句话说,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