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荒谬是说我们一般人都做不了王一贴,因为我们一直在追寻语言逻辑的合理,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从出场到现在王一贴所有的语言都不合逻辑:膏药变成汤药,刚刚说了可以治好,现在又变成说一天治不好十天,今年治不好明年,最后说死了就彻底好了。可是他竟然可以这样一本正经地骗人,让你信以为真。我觉得这个结局很有趣,它发现生命原来不过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尽管这个结局没有宝玉跪在雪地里给爸爸磕头后出家的那个结局那么文雅高贵。我总觉得第八十回里王一贴的出现,其实是蛮有趣的结局。
“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王一贴笑道:‘不过是闲着解午盹儿罢了,有什么关系。’”这也是在提醒我们,三百多年以来很多的读者、学者、红学考证者,都把《红楼梦》看得太严重了,总是想在里面找领悟。也许对曹雪芹来说,最后连领悟本身都是荒谬的,人生有时只要能哈哈一笑就难能可贵了。
王一贴的出现,是我一直在琢磨的问题,为什么第八十回里会出来一个这么奇怪的人?可他真的让愁眉苦脸的宝玉笑了,之前因为司棋被赶走,晴雯病死,迎春出嫁,宝玉病了一百多天。就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荒谬的笑话,人生一下子闯进了一个可以暂时开怀的因素。所以王一贴说:“说笑了你们可就值钱。”注意,这句话其实很荒凉,是一种庙口的卑微者的荒凉。“实告你们说罢,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去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接着谈下去,你会发现更深切的辛酸和荒凉,这个在街头混日子的人,告诉宝玉说,膏药也是假的。可是他照样在庙口卖东西,照样讲假话,膏药照样有人买。
大家读完《红楼梦》,不妨把这本书丢开,到庙口去坐几天,听听那里的以“王一贴”为代表的诈骗集团说的话,我相信你会看到另外的人生。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带进那个世界,《红楼梦》一开始出场的就是些这样的人,还记得那个癞头和尚和跛脚道士吗?王一贴也是这样的人。他们介于知道与不知道、领悟与不领悟之间,表面上疯癫呆傻,可又聪明到极点。我觉得《红楼梦》的真正领悟是在讲这些人,癞头的、跛脚的、胡诌的,他们混迹人间,偶然的三言两语,能让我们豁然开朗,人生的真正领悟其实就在生命经验当中。
《红楼梦》这本书读到某个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六合夜市、官场、商场……进入滚滚红尘你将会更懂《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的结局绝对不在小说里,它的结局是在现实的人生里,因为曹雪芹经历过现实人生的起伏跌宕。当我在北京的香山、在那个找不到曹雪芹当年足迹的荒山里漫步的时候,我在想这个人当年到底领悟了什么。在落难抄家后所有的亲戚都不敢认他的时候,在他必须靠着别人施舍的稀饭度日的时候,他能听到的绝对不再是所谓的高雅文学,而很可能是王一贴的笑话,在某个下午他真的因此笑过一场,就把那个人写进了他的小说里。
这个时候他对大观园的破灭忽然有了新的领悟,因为当他走进现实人间,去经历所有生命应该经历的东西时,才发现现实未必全是残酷的、肮脏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开悟。他目睹了大观园土崩瓦解和青春的消亡,可是青春的挽歌唱完以后,如果宝玉就是曹雪芹的话,他开始到嘈杂的庙口去听《好了歌》。发现“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所以试试看,用两种方法去体会《红楼梦》的结局,一种是走进现实,在高雄的街头乱逛,就会发现《红楼梦》的结局大概都在里面。还有一个方法是重新去读《红楼梦》的第一回到第五回,那是《红楼梦》真正的结局,你忽然发现原来庙口的名士甄士隐救助穷文人贾雨村,可是一夜之间,他家里什么都没有了,他忽然就有了一个大的领悟,被癞头和尚、跛脚道士拉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那是《红楼梦》的开始,也是《红楼梦》的结束。曹雪芹最后也应该是跟着这些人混在一起的,他可能就在六合夜市,只是你已经认不出他了。他不再是当年的富贵公子,没有了当年的高雅、俊美,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