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你看到香菱把自己放到多么低卑的位置,为什么?因为她就是几两银子买来的。等一下大家会看到在她被打被骂的时候,薛姨妈就说:“你们不喜欢就叫个人牙贩子来把她卖了吧!”她就是连货物都不如的人,过去这样的身份就是一个奴隶,根本是听由主人打发的。

有趣的是,这个姑娘的名字是一直在改的,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我们知道名字是对自我的执著,本来有两个字跟你可以毫无关系,可是一旦这两个字跟你有了关系,这个名字就会有时候让你快乐,有时候让你觉得侮辱,有时候也会让你愤怒。

我觉得《红楼梦》的路数很像禅宗,其实细想想,这两个字跟你有什么关系?甄英莲本来是娇生惯养的,她的父亲甄士隐是很有钱的一个财主,可是在一个元宵节的晚上,她的命运被改变了。到了薛家才改成香菱,现在又要被叫做秋菱。香菱觉得一个名字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执著,那完全是一个符号。如果不从禅宗入手,根本无法理解香菱怎么会这么退让、这么柔软。柔软其实是一种智慧,她会觉得只要曾经拥有过跟黛玉、湘云、宝钗这样美丽的生命一起写诗的经历,现在改个名字有什么关系,“秋”难道就没有“香”好吗?但夏金桂却斤斤计较,这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香菱对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满意的,能看到花开、听到鸟叫;夏金桂每一天都在计较怎么还能有花比桂花还香。一念之差,生命就可以变得开阔或者闭锁。

香菱说:“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字。”夏金桂冷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他的意?他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前面跟大家讲过,她真正要斗的对象不是香菱,而是宝钗,这里说姑娘就是指宝钗。夏金桂极大的痛苦是每时每刻都在跟别人比较,这在现实生活里很难避免。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李白这些人,他们的对手都是自己,人只有在跟自己比较的时候,生命才是超越的,因为这个时候唯一的敌人是你自己。有没有发现香菱后来写诗写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跟自己比较。夏金桂根本不懂这些,她还是要和宝钗斗。可是我觉得宝钗真是聪明,在薛蟠结婚前后她一直都没有出来过,她大概知道夏金桂是个难缠的角色,所以不屑于跟她斗。

香菱的回答很有趣:“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我来的时候,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的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了。”香菱觉得她的生命本来就处于一个无主的状态,菱花、菱叶都是在水里飘来飘去的,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属于谁,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她都不计较。香菱的领悟不是知识的领悟,是生命经验的领悟,只有这样长大的女孩子,才会觉得那些东西没有什么好计较的。记不记得她刚被卖到薛家,第一次认识黛玉、宝钗她们时,曾有一段很动人的故事。这些小女孩见忽然来了转学生,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香菱都摇头说不知道,小时候大概只要她说出自己姓甄,名叫英莲,就会被打,直到被打得忘掉她原来的一切。

我想各位恐怕都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在当兵的时候认识一个老士官,给我讲过他的故事,我当然觉得他好像香菱,虽然他是个四十几岁的男人。他说他小时候就是忽然被抓去当兵,到了部队,因为军队里总有逃兵,他就用那个人的名字去领军饷。后来他自己也当了逃兵,又被抓到另外一个部队,又换了另外一个名字,因为所有的军队领军饷时都要有一个名字。那时候我是少尉,所以他说:“少尉,其实名字真的不重要。”听了这个老兵的故事,我忽然觉得自己完全懂得香菱了,这样的生命最后会把苍凉和豁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气象,夏金桂当然不懂这个。

她说:“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这句话又完蛋了,最好不要在一个人面前随便乱称赞另一个,因为夏金桂最恨的就是宝钗,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