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又命将罽毡铺于阶上,命人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老太太要大家到外边去像野餐一样赏月。“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此处一方面显现出贾母的生活情趣和品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想用各种方法把这种欢乐延续下去,把明月、花香、笛声等所有生命中的美好留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长好、月长圆、人长久。每次在卡片里看到这三个“长”都有很多的感慨,因为你知道花不可能长好,月不可能长圆,人也不可能长久,那只是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总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荒凉。

“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前面也讲过,“十番”就是杂耍班子,里面要配不同的乐器,其中就有笛子。贾母吩咐说:“音乐多,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吹起来就够了。”注意,这种品位绝不是荣华富贵的第一代能懂得的,通常要到三代以后才会知道真正的雅是什么。不能锣鼓喧天、卡拉OK闹得你头昏脑涨,这是最重要的美学教育。只用笛子一种乐器,还要在远远的地方吹。最动人的声音,是那种若有若无的笛声。这就是贾母的美学品位,这是暴富的新贵不可能具备的。

“说毕,刚去吹时,只见跟邢夫人的媳妇便走来向邢夫人前说了两句话。贾母便问:‘什么事?’那媳妇便回说:‘方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脚。’贾母听说,忙命两个婆子快看去。”贾母此时的表现是透露了心结的,其实脚崴了本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因为贾赦刚才说了父母“偏心”的那个直白的笑话,讲得她有点难过。五十几岁的儿子抱怨八十岁的妈妈偏心,实际上蛮麻烦的,因为这已经不是小孩子在撒娇了,所以贾母有点格外表示关心的意思。因为这个家族的财富太多,最后家族的不和往往是因为财产,贾赦觉得贾母的财产一定会给贾政这一支,而自己这一支明显受冷落了,所以贾母就有点想趁机弥补一下。接着“又命邢夫人快去。邢夫人遂告辞起身”。可见贾母是非常细致入微地在维持这个家族复杂的人际关系。

贾母便又说:“珍哥媳妇趁着便你就去罢,我也就睡了。”注意,“珍哥媳妇”就是尤氏,在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里我们一直在讲,尤氏是一个非常好的女性,好到连丈夫玩她妹妹,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程度,当然这个“好”是要加一个引号的。在个人品质上,尤氏为人非常善良,从不愿意伤害别人,她知道贾母这个时候要她走,是因为怕她累。尤氏笑道:“我今日不回去了,定与老祖宗吃一夜。”她一定是体会到了贾母此刻的心情,觉得很需要有人陪她。贾母说道:“使不得,使不得。你们小夫妻家,今夜也要团团圆圆,如何为我耽搁了?”这里是在讲辈分,贾母八十岁了,她看孙媳妇当然觉得是年轻夫妻,就说今天晚上你们至少应该亲热亲热,那时候的中秋节基本上像今天的情人节。

“尤氏红了脸,笑道:‘老祖宗说的我们太不堪了。我们虽然年轻,已经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况且孝服未满,陪着老太太玩一夜还罢了,岂有自去团圆之理!’”注意一下尤氏的反应,因为贾母说你们总要有一点自己的私事,尤氏就有点不好意思,所以红了脸。贾母听说,笑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古代父丧,要守三年的孝。“可怜你公公转眼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该罚我一大杯。既这样,你就率性别去,陪着我罢。你叫蓉儿媳妇,他就顺便回去罢。尤氏说了。蓉妻答应着,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

《红楼梦》中的这些细节是最不容易读懂的,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复杂,另外一方面从第七十五回到七十六回,尤氏是一个很重要的串场人物。因为这个女人的天性准确地说不是善良,而是温和,她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好,这一天她看出贾母特别不开心,她就想陪在这里。其他人就不见得懂这些,像贾蓉的太太就走了,邢夫人也走了。人越来越少才能够感受到贾母内心的虚无和荒凉。

下面这一段文学性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