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说:“可是史大姑娘往那里去了?”宝钗说:“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宝钗提议让史湘云住在那里,我觉得宝钗很好玩,她把自己弄得清清爽爽,却不太管别人,难道史湘云就不怕招嫌疑吗?

“正说着,人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你看探春这句话多厉害,姨妈好了你回来可以,不再搬回来也没关系。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用这么直接的语言。其实探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者,她有勇气冲破所有人际间的含蓄和所谓的教养,能直截了当表达对问题的态度。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说:“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大家细品一下这句话,其实会有一种心痛,这个心痛是说怎么大家总是达不成共识,找不到共同的感觉,所以这个“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真的是当头一棒。探春真正心痛的是这个家族怎么就看不到这一点,看不到亲骨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尤氏是个糊里糊涂的女人,根本听不懂,“只得笑道:‘我今儿是那里来的晦气,偏都碰着你姊妹们的气头儿上了!’”她刚才去惜春那边被骂了一顿,现在又被探春骂了一顿。有没有发现尤氏的糊涂在于她不懂事理,总觉得只要和和稀泥就完了。可探春不行,她绝对要把事情讲清楚,她认为只有讲清楚才是长长久久在一起的真正保证。“探春道:‘谁叫你赶热灶来了!’因问:‘谁又得罪了你呢?’因又寻思道:‘惜丫头也不犯罗唣你,却是谁呢?’尤氏只含糊答应。”

探春“知他畏事不敢多言,因道:‘你别装老实了。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的。实告诉你罢,我昨儿把王善保的那老婆子打了,我还顶着了罪呢。不过背地里说我些闲话,难道也打我一顿不成!’”要改革,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勇气,也要有这样的担当。作为一个改革者,探春就是把自己豁出去了,希望能用这样的方法让这个家族有最后的清醒跟觉悟,她再也不愿意一同沉沦了。

“宝钗因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都说了出来。”我们知道宝钗早就都知道了,如果不知道,她是不会搬出去的,可是她却假装不知道。在这方面,宝钗绝对能拿老庄哲学的最高段位,完全大智若愚,看起来一无所知,但实际上局势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探春道:‘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探春对惜春也有批评,认为她的孤僻、孤介太过。这个人是有洁癖的,只要她自己的干净。

抄检大观园事件展现了几个女性的不同个性:宝钗一走了之,惜春断绝了跟所有人的往来,尤氏糊里糊涂,李纨也没有什么能力,王熙凤正在生病,唯一的改革者就是探春。她还在希望能做一点点改革,大家一定能体会到她的寂寞跟孤独。

“尤氏等辞了李纨,往贾母这边来。”贾母听说甄家被抄了家,“听的不自在”,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好,下面就转到贾母的用餐,这一段也很精彩。“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环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帮着捧饭。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样菜来,便知道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过,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鸳鸯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得罢了。’”因为她是老祖母,所以子侄辈、孙子辈每一房要拿几样菜来孝敬她,贾母吃饭的时候,桌子上东西就堆得很吓人。贾母有意要做些改革,可是不论家族还是社会要改革真的很不容易,有一些老习惯不是那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