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非她都不沾染。大家记不记得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特别交代说,什么人都可以查,就是宝钗住的蘅芜苑不能查,去查抄亲戚是很尴尬的。可是宝钗在第二天就来找李纨,说妈妈不舒服要搬出去。其实妈妈不舒服并不是很充足的理由,以前的贵妇人身边有一大堆的用人可以照顾,哪里用得着她?最后,第一个搬出大观园的女孩子就是宝钗,她觉得这个青春王国已经不能维持了。大观园里两个最精彩的女孩子,一个宝钗,一个黛玉,黛玉在大观园里陪葬了她的青春,而宝钗是决意要出去的。她自认为不可能永远保有青春的天真无邪,必须进入充满了纠结的现实世界。她们两个一个是入世的,一个是出世的。黛玉选择宁为玉碎地死在这里,宝钗却选择走入红尘。
但探春绝对不是那种含蓄的人,她直接就说:宝钗,你要走很好。妈妈病好了也不要再回来了。我们一直说《红楼梦》的十二金钗里最明理的人就是探春,在她眼里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情绪化,她既不徇私,也不贪婪。如果贾家多几个探春这样的角色,也不至于沦落至此,但她实在是孤掌难鸣。王熙凤也有脑子,但她会徇私,又太贪婪。所以探春是《红楼梦》里最让人佩服的女孩子,她最早看清了这个家族所有的危机,并试图尽力去挽救这个危机。
根据现在红学的考证,探春后来可能嫁到柬埔寨或者越南去做了王妃,在古代一个女孩子嫁得那么远,是悲惨的。可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探春恰恰用这种方式拯救了自己,她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继续留在这个家族里,肯定是要一起腐烂的。
这里尤氏正在洗脸,“人报:‘宝姑娘来了。’忙说快请时,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坐,因问:‘怎么忽然一个人走来,别的姊妹都怎么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妈妈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日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有没有发现宝钗在来之前就已经先想好要怎么告辞了,因为你从一个位置上离开,一定要找个非常妥帖的理由。肯定不能直接说昨天晚上你们抄家了,所以我要走了,而是要讲得非常圆融,只说妈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又不是什么大事,就不去跟董事长、副董事长报告了。因为这个事情闹得太大,被注意到也很麻烦。由于宝钗的身份很特殊,一听说宝钗要搬出大观园,所有的媒体肯定要来采访、拍照。可见,“退”也是个大智慧,这里包含着人文的教养和素质。宝钗的这段话,所有的政务官都该学一学,非常低调地处理了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注意《红楼梦》里最轻描淡写的地方的精彩,大家看这个镜头:“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她俩都知道宝钗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都不明说,这里面既是教养,也是含蓄。
“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妈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然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有没有发现这其中的礼貌,就是你的房间我还给你留着,不会立刻叫人住进去。现在有些时候很尴尬,前面的人还没走呢,后面的人已经来了,我就听说过有两个管文化的政务官竟然在一个房间里拍着桌子对骂。
“宝钗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融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好厉害的一句话,很多读者会读不懂。宝钗其实是在暗示说你们是不是把我当贼了。《红楼梦》最难懂的就是这样的地方,其中的语言措辞太委婉了,非常细致精当。就这么淡淡的一句话,我猜李纨跟尤氏心里一定像刀割一样,因为你们就是让住在家里的客人不舒服了。如果所有人都查了,没有查到贼赃,那我就可能是贼啊。所以我干脆赶快搬出去吧!有没有发现宝钗身边有情报员?才昨天晚上的事,一大早她就知道了。宝钗继续说:“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