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用丫头的化妆品,还有一个是丫头服侍她的时候没有跪下来,说明这个家族里面有些阶级的东西开始不严了,可是这个不严包含着主仆之间缺少了必要的界限,而这个家族的败落恰恰跟管理上很多的疏忽有关。也许对曹雪芹来讲,一直存在着一个两全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对人善良,而对事严格。其实这不只是《红楼梦》里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因此我觉得《红楼梦》作为一部在现实中阅读的小说,可以让我们反省很多问题。作者并没有做任何判断,只是引领着我们思考。很多时候,读《红楼梦》就相当于在读每一天的现实,面对新闻里的任何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你要想保持自己情绪上的冷静,坚持事理上的分明,其实很不容易。因为你很容易一下子同情这个人或那个人,而这个同情有时候是缺乏理性的。
作者在这一回特别把尤氏挑出来,是因为这个家族的败落已经透出端倪。最明显的是尤氏进了大观园,有人问:“今天怎么搞的,好像有点不对劲,有几个女人慌慌张张的,他们到底是谁?是从哪里来的?”小说的悬疑性出来了,然后她就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注意,《红楼梦》一直是写两个家族的故事,贾家和江南的甄家,假做真时真亦假,其实甄家才是真正的曹雪芹家族,贾家是假托的。“邸报”是当时的一种官方的公报,有点像今天的官方文件,公示哪些官员犯了什么罪之类的。
抄家就意味着这个家族在政治较量中被挤掉了,这个斗争表面上可能看不到,但其实是持续不断的。曹雪芹一生最大的痛苦是雍正五年他们曹家被抄,那是非常惨的。忽然“国安局”的人来了,把整个家包围起来,到处都被贴上封条,最惨的是所有的女性都要发到军队去做妓女。所以书里说江南的甄家慌慌张张地来了几个女人,可能是有什么私事。官场上是有自己的派系的,甄家跟贾家是同一派的,他家被抄,唯一能拜托的就是贾家,可能会把最珍贵的东西转移到贾家。这个事件在第七十五回只稍微透露了一点点,没过多久贾家也被抄了。
所以第七十四回、七十五回是《红楼梦》最关键的篇章,一定要注意作者为什么用尤氏来串。
贾母听到江南的甄家被抄,心里很不好受。从荣国公、宁国公开始,这个家族受到了皇室的恩宠,经过第二代、第三代,现在到了第四代,贾母隐约觉得这个家族的富贵已经到头了。可是老人家到某一个年龄是不太想面对这种现实的,而她一辈子都为这个家族的富贵努力撑着,也有一点儿累了。因此她听到这个消息,只轻描淡写说:“好好招待他们,我们商量一下怎么过中秋吧!”因为中秋节是团圆节,这可能是这个家族最后一次过中秋节。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中秋节的时候一定要行朔望之礼,因为初一跟十五要开祖宗的祠堂祭祖。祭拜祖先的意思是告诉祖先,你打下的这片江山,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守成,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富贵跟荣华。可是就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贾家在月光底下摆开宴席,音乐声不断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声叹息。我们知道叹气的声音是很不容易听到的,可是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到了,忽然之间音乐停止,大家都不讲话了。过一会儿那个叹气的声音翻过墙头,进入祖宗的祠堂,就听到祠堂里的关门声,这是让人毛骨悚然的一段。其实就是祖先出现了,叹了一口气提醒说:你们还在玩乐,这个家族就要大难临头了!作者用了非常灵异的方法,暗示了贾家的即将没落。
第七十五回如果抽出来,是世界上很少有的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描写了甄家的抄家、尤氏怎么化妆、祖宗的叹气、贾母怎么吃东西。
如果从文本上来看,大家要注意第七十四回是怎么连接到第七十五回的,我想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抄家以后的反应。抄捡大观园这件事做得好像很隐秘,但引起的反响却很大。惜春的反应是我从此要断绝跟所有肮脏的东西的接触,后来选择了出家,她觉得这才是干净的路,其实她就是第二个妙玉。
宝钗最有趣了,十二金钗中她是最圆融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