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跟艺术里让我们感动的生命,常常有时候是在现实当中失败的生命,因为它绝对。《红楼梦》给我们的震动是,我们其实活在现实当中,总有妥协跟让步,从一到二到三,慢慢到最后,自己都会有点怀疑。可是尤三姐对她生命的选择是绝对的,如果是绝对,就没有任何退路跟让步。尤三姐的情感其实很像东方的梁山伯、祝英台,或者是西方的罗密欧、朱丽叶。这种情感基本上是悲剧性的,因为它太绝对了,没有任何妥协跟让步的可能。

我觉得《红楼梦》里面很多人都记得尤三姐这一段,是因为我们曾几何时也许会觉得尤三姐这样的一种活法其实很痛苦,所以我们慢慢修正了自己。很多人在文学里会特别喜欢罗密欧、朱丽叶,喜欢梁山伯、祝英台或者喜欢尤三姐这样的角色,或者喜欢林黛玉的焚稿断痴情,是因为在生活里可能让步了。因为让步,所以心底有一个不让步的自我,其实是自己怀念的那个自我,会在文学里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