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其实很像徐听寒,当初愿意收养布丁,很大程度上是徐听寒的意见占据主导。徐听寒喜欢小动物,这点安尧在大学时就知道,朋友急的满世界找人送小狗时安尧马上就想到喂猫的徐听寒,直觉他会想要收养一只属于他们的小狗。回想起来,那时在安尧心中对徐听寒的心疼和爱意远远超过了对幼小动物经年未减的恐惧。
果不其然,徐听寒真的很疼小狗。在领养布丁后,徐听寒精心照料养育布丁,认真又用心。他总说“布丁更亲近安尧”,却不知道在他离开的时候,布丁会经常到阳台看楼下有没有爸爸的身影,也会叼着他买的很丑的毛绒玩具闷闷不乐地在窝里咬,仿佛是发泄或情绪的表达。
安尧不常拍摄这样的布丁给徐听寒看,因为怕他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在工作时分心。
布丁很公平地爱着两个爸爸,只不过徐听寒和安尧都只能看到更爱另一方的小狗形象。
细究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希望这个家里,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能再多一份属于对方的爱。毕竟谁会嫌“爱”太多了呢?
安尧提前预支了可能的负面情绪,开始心疼布丁,因为他好像看到了自己不在家时徐听寒的动向,就算不是百分百相似,也至少有几个瞬间相同。在书桌前列计划盘点离开前要完成的事项和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时,安尧将布丁抱到腿上放好,写作间隙时不时摸上两下。小狗耷拉脑袋睡觉,对安尧的抚摸没有太多反应。
处理好所有工作后,安尧在桌角的高垒书本下方发现了熟悉的信封。他抽出那个薄薄的黄色牛皮纸信封,可与之前的所有信件不同,信封上除了“致遥遥”,还特意标注了“抵村后打开”。
信笺封口严丝合缝,胶水将徐听寒的秘密黏在薄纸中。安尧摩挲着信封上的笔迹,很慢地眨了两下眼睛。
这世上大概只有徐听寒百分百笃定安尧是道德观念很强并且完全尊重伴侣意愿的人,确信他在看到说明后不会提前打开,才会用这样简单的字句束缚安尧。
而他在有关安尧的判断上很少会出错,安尧确实不会现在就拆信阅读。“至亲至疏”并不完全贴合徐听寒和安尧的婚姻状态,他们总是亲密、总是了解、总是互相眷恋,短暂的疏远也只是怕不能再相恋。在安尧的构想中,等到风歇雨停,他们还是要在一起,直到所谓的“永远”。
他珍重地将信封收到行李箱夹层中,预备在开始调研后凭此度过难捱的长夜。
开学后没多久,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院长便联合了院内的行政领导,共同审查了安尧的新版项目计划书,又上会讨论了两三次。
作为学院新一年度最为重要的助农惠农、基层援助项目之一,所有领导对此都非常重视。每年提交到院内审核的项目不在少数,但并非每一个都能最终落实,安尧很幸运地借了政策的东风,否则他也不确定这个项目要到何时才能窥见开始的曙光。
在第一次研讨会上,会议室内除了安尧比较熟悉的学院内的领导教师,还有几个陌生面孔安尧向院长打听后才得知,居然是丛曲市的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和平那村的支书。这段时间他们碰巧来滨城开会,学院便力邀他们来参加这次评估会,提前与项目负责人见个面。
安尧算是调研项目的主负责人,而在之前小范围的几次商讨中,因为担心安尧经验不足,权威性不够,学院还联络了非常有地位的一位教授挂名。会议上由安尧主讲介绍,挂名的教授坐镇,其他参与调研的教师做补充,院级领导和局长、支书各抒己见,提问质询,对项目的具体落地情况展开了设想和交流,也征求了教师们的意见,提前研判了驻村后的情况。
“各位老师,你们来平那村是帮我们,是我们的客人,我们的恩人,只要是我们村干部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会想办法帮忙。前天去市里开会的时候领导还说,这次对口援助就是秉持着破除困难,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大家都直言不讳,不要说那些虚的、不实在的。我们需要你们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需要市里面提供的资金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