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张亦琦又像个 “街溜子” 似的在街上闲逛。周墨大概是为了照顾母亲,一连几天都没出摊。张亦琦赚了钱后,也小小地奢侈了一把,去茶楼点了一杯最便宜的茶水。自古文人爱才女,张亦琦题的诗配上那姑娘的美貌,简直是绝配。果然,她在茶馆里听到那两句诗被人们传颂,一并出名的还有那个被她画成仙女的红袖姑娘。

其实张亦琦当时完全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不记得在哪儿刷手机的时候,看过一个短视频,说的是古代红灯区工作人员的生活。那个博主说,红灯区的 “头牌” 不一定都貌若天仙,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更多的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红灯区的主要消费者大多是风流才子,现在语文课本里要求熟读并背诵的诗词,很多都是题在秦楼楚馆的墙壁上的。所以,红灯区的头牌不一定美到倾国倾城,但一定才高八斗,能给文人墨客提供 “情绪价值”。张亦琦刻意在画画的时候,把那个姑娘按照林黛玉的模板 “美颜” 了一下,又题上《红楼梦》里的绝句,她就不信那些风流倜傥的才子们能不心动,不为此一掷千金。

事实证明,知识不管是在一千年前,还是一千年后,都是力量。

大概还有多少章完结呢,想留完结再看

那时候的字体和现在一样吗……

现代人练字也是练的古体字

女主从小练字,被妈妈鸡娃长大,学医八年,竟然不知道造纸术出来之前纸很贵吗。。。

举人怎么可能穷成这样?

异世晨雾(三)

这几日,张亦琦的心情如同春日暖阳下盛开的繁花,满是愉悦与满足。她深刻领悟到,赚钱的窍门就在于创造需求。于是,她拿出一部分钱购置画画的材料,打算再创作几幅画作。剩余的钱财,则被她小心翼翼地埋在睡觉的茅草床下方的土里,如此隐蔽的地方,她笃定张氏夫妇绝不可能发现。

周墨在家悉心照料了母亲几日,便重新出摊代写家书。张亦琦在大街上再次瞧见他时,只见他身形愈发清瘦,面容憔悴,眼底还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显然这段时间颇为操劳。

“你母亲好些了吗?”张亦琦关切地问道。

周墨赶忙起身,拱手行礼,态度诚恳:“多谢姑娘挂念,我母亲好多了。”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吊钱,递向张亦琦,“姑娘,这是诊费,不知是否足够?在下目前手头有些紧,要是不够,还望姑娘宽限些时日。”

“哪里的话。”张亦琦连忙摇手拒绝,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本来就是先生先帮了我,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先生不必放在心上。”

两人正客气着,一位身着官府服饰的人来到告示墙前张贴告示。瞬间,一群人如潮水般簇拥而上,张亦琦也被人群裹挟着挤了进去。定睛一看,原来是春闱的告示,三年一度的春试将于明年开春举行。上次去周家时,张亦琦看到他家满屋子的书籍,又知晓周墨是举人出身,心想这次春闱他理应参加。正准备开口询问,却发现周墨不知何时已回到摊前,神色平静地为他人代写家书。见他忙碌,张亦琦便没有打扰,悄然离开,打算前往平康坊,随访一下顾客红袖姑娘,提供所谓的“售后服务”。

当张亦琦再次踏入平康坊时,心中既紧张又隐隐期待。平康坊依旧热闹非凡,繁华喧嚣,可她此番目标明确,唯有红袖姑娘。她穿过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在红袖丫头的引领下走进院内。与上次不同,如今的红袖已无需站在门口招揽客人,从她周身的气派便能看出,其地位已大幅提升。

院内,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般传来,婉转的弦乐诉说着红袖的得意,却也衬出张亦琦的忐忑。经过一番七拐八绕,张亦琦终于来到红袖的屋内。屋内布置得典雅精致,墙上挂着几幅精美的字画,笔锋刚劲又不失飘逸;案上摆放着一盆盛开的兰花,淡雅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令人心旷神怡。

红袖见到张亦琦,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轻声细语道:“我可等了姑娘好久。”那声音轻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