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

“臣等(臣弟)遵旨!” 山呼声中,带着敬畏、不甘、算计和新的开始。

林晚最后看了一眼端王那低垂却散发着浓烈恶意的头颅,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她知道,与端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但这第一步,她赢了!

幼主登基,暗流汹涌。

而她林晚,将手持螭龙令,立于这漩涡中心,为这风雨飘摇的帝国,也为她自己劈波斩浪。

第48章 端王发难,烽火北境

新君确立的诏书如同插上翅膀,迅速传遍朝野。

八岁的大皇子萧玦被迎入东宫,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行了监国礼,虽只是象征,但那小小的身影坐在特制的、铺着明黄软垫的椅子上,接受百官朝拜时,稚嫩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和茫然。

帝国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他瘦弱的肩头。

关雎宫(如今应称摄政太妃宫)依旧繁忙。

林晚身着深青色摄政常服,案头堆积的奏报已从肃清柳党转向了繁杂的国事。她以铁腕手段迅速搭建起自己的班底,提拔了一批寒门出身、才干卓著且与各方势力牵扯不深的官员,安插在六部及地方要职,悄然替换着柳氏和部分宗室安插的旧人。

吏部尚书王铎,已被林晚暗中掌控。成了她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端王萧锐自乾清宫受挫后,闭门谢客数日。

但林晚的感知却清晰地捕捉到,他那座位于京城西郊、占地广阔的端王府内,那股深沉的、如同毒蛇般蛰伏的恶意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浓烈。与之相伴的低语充满了隐忍的暴戾和冰冷的算计:

“……隐忍……”

“……等待时机……”

“……北境……烽烟……”

“……军权……才是根本……”

同时,兵部尚书李国桢府邸方向的恶意也与之隐隐呼应。

林晚安插在兵部的眼线回报,李国桢近期频频调动京营将领,以“加强京畿防务”为由,将一些忠于皇帝的将领调离关键岗位,换上了他的心腹,甚至有几位将领被秘密派往了北境方向。

北境!戎狄!

林晚的心弦瞬间绷紧。

她立刻召来影卫。和新提拔的心腹负责北境军情的兵部职方司郎中,严令彻查北境动向。

果然!

数日后,一份加急军报如同烧红的烙铁,被快马送入京城,直抵摄政太妃宫。

“八百里加急!北境急报!!” 传令兵浑身浴血,声音嘶哑,扑倒在殿前,“戎狄左贤王阿史那摩,亲率十万铁骑,突破雁门关外围防线。兵锋直指关城。雁门守将张武将军力战殉国。关城危在旦夕!!”

轰!

如同惊雷在宫中炸响。

雁门关,大晟北境最重要的门户。一旦失守,戎狄铁骑将长驱直入,直扑中原腹地。

“张将军殉国了?”

林晚握着军报的手猛地一紧,指节泛白。

张武是她父亲旧部,为人忠勇耿直,是她暗中布置在北境、制衡李国桢一系的重要棋子。竟……战死了?

“是!将军身中十余箭,力竭而亡。

临死前高呼‘死守雁门’!”传令兵泣不成声。

殿内一片死寂,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兵部何在?”林晚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雷霆之怒,“李国桢,北境军情如此紧急。为何本宫至今才收到军报?之前兵部的日常奏报中,为何只字未提戎狄异动?你兵部,是聋了还是瞎了?”

矛头直指兵部尚书李国桢。

李国桢脸色微变,但迅速镇定下来,出列躬身,声音沉稳:“回太妃娘娘!戎狄狡诈,此次集结异常隐秘,且绕过常规哨卡。雁门关外斥候损失惨重,情报传递受阻。兵部亦是刚刚收到前方急报,绝非有意隐瞒。当务之急,是速派援军,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