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 / 3)

嫡女 楚珩沐拓跋阑 4389 字 5天前

狱中大牢,楚珩沐遣退狱卒,转而沉声吩咐谨德:“拿酒来……”

半晌后,谨德端着酒盏酒杯,缓缓走到皇上身边,低声劝慰:“皇上……您要保重龙体啊……”

楚珩沐不发一言,接过酒盏便朝着狱中行去。但见杂乱的枯草中,横置着一张木板,楚珩溪的尸首孤零零地躺在木板上,神态安详到仿佛睡着了一般。仔细端详着三弟那张沉静的脸片刻,楚珩沐撩起衣摆,毫无顾忌地坐在杂草旁,背靠着木板轻叹一声道:“三弟,有多久,朕不曾与你举杯同饮了?”

醇酒轻然斟满酒杯,半晌之后,楚珩沐才皱着眉,极为艰难地吞咽了下去:“朕不是不恨你,母后逝去之时,我瞧见你的母亲匆匆闪过的裙摆,只可惜父皇从来不信一个孩子毫无根据的话语,父皇只以为朕是看不过你母亲得宠罢了……被带入那个行宫,看见你的一瞬,恨意就油然而生,怎么会有那么天真的笑容,毫无防备地朝着朕展露出来?”

说着,楚珩沐转而看向楚珩溪那张满是伤痕的脸,之前似是遍布的血污已被拭去,只留下了伤口和淤青,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少年坦然真诚的笑脸。多少时间里,只要一看见他,那少年便会露出这样的笑容,从来都不曾变过。那容颜,从青涩到成熟,不曾改变的,便是唇角的弧度。

可是又有多久,他也不曾再看见这样的笑容,戎马之上,那年轻男子的眉宇之间只有淡淡的愁绪笼罩其中。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楚珩沐努力让自己回想着……是啊,从淳佳入宫的那日起,三弟的笑容便消失了。楚珩沐知道,只有这件事,头一次,叫三弟生了恨意。可即便是如此,他也不曾有过分毫违背的意思。他仍然替他征战,替他打下江山,只为夜露深重的那夜,他曾跪在他的面前起誓:“这一生,珩溪只效忠皇兄一人,只求皇兄能保母妃半世安稳……”

楚珩沐泪水盈眶地看向三弟的尸首,喏喏低语:“朕一早就知道,逼宫之事并非是你所为……你是朕的三弟啊!你不会这样轻易背叛了朕。即便这个天下都背弃了朕,可朕知道,你不会……”

含泪又饮下一杯烈酒,楚珩沐终是忍不住埋首痛哭起来:“可朕却没有护你安好,本以为,待一切平息,朕可以将你软禁,直到这件事被他们慢慢淡忘。可……你为什么这么轻易就死了?”

将手中的酒盏用力丢掷在一旁,楚珩沐猛然起身,指着如安睡一般的楚珩溪道:“你给朕起来!起来!”然而任凭他如何用力地摇晃着三弟的尸首,回应他的,除了愈发明显的冰冷气息外,再无他物……

伴着一声哽咽,楚珩沐颓然瘫坐在地,一如幼时二人闲来相谈一般,他怔怔看着那张青紫的面容道:“他们说是屿筝害死了你,可朕不信……你该清楚,她不是那样的女子……可朕却依旧迷茫,到底是谁竟然敢下这样的毒手……”

沉默,许久的沉默。只有狱中的火光燃烧着“啪啪”,回应着楚珩沐。许久之后,他缓缓起身,已是隐去了方才的泪痕,只淡淡看着楚珩溪道:“朕绝不会让你……白白丢了性命!”

曌清十二年,皇上晓谕天下,忠亲王因病薨逝,七日国丧的隆重之礼让整个上京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之中。即便城中渐渐有流言四起,称忠亲王并非因病而逝,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窥探到厚重宫墙之内那血雨腥风的真相……

在这肃穆气氛中更加沉重的,莫过于白府。可谓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白屿筝因得触怒龙颜而被幽禁于霜华殿中,与此同时,明相一纸奏折弹劾礼部尚书白毅枫借每年庆典之际,私吞国银。虽还未一一证实,但皇上已免去白毅枫礼部尚书一职,暂禁于白府之中,只待查实发落。

对于皇上此举,白毅枫自然心知肚明。他并未如明相参奏一般私吞库银,只是此番女儿白屿筝的失宠,或许才是牵连的关键。

二夫人紫仪对此事更是毫不松口,只一个劲地数落白毅枫:“老爷这是引祸入府,既是早已送去允光抚育,那时便该过继到颜府。如此一来,屿筝也不必入京选秀。得了恩宠又如何?如今还不是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