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邻里。
既然锅炉和热水都有了,再帮忙蒸个饭,也是顺手的事。
孩子倒是不需她操心,大孩子送去学堂,小孩子则是送到几个孩子正在襁褓之中,本来也脱不开身的妇人家去照料。
如此一来,大家竟都便宜。
本来张婆婆是死活不肯收钱的,但是她不收钱,那几个帮忙带孩子的怎么收?再说,每日里烧着锅炉,燃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邻居们也不好意思白占便宜。
所以最后是每家每月收个三十文,就可以随时过来打水,再加三十文,可以帮忙蒸两顿饭。
这点钱实在不多,附近二三十户人家,每月不到两贯,只能勉强抵消了成本而已。
邻居们也都很领情,还撺掇张婆婆的儿媳妇做起了卖早餐的生意,反正家里锅炉和蒸笼都是现成的了,再蒸个馒头也不费事,正好省了大家做早饭的功夫。
结果这生意做起来,竟越做越大他们家的屋子本来就当街,路过的人多,卖的东西用料也扎实,生意自然不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生意越赚,张婆婆心里就越是过意不去,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开门营业。
最近有几个邻居调整了工作时间,每天都是半夜上工,她也就起得越来越早。不过老人家自己觉得很有精神,越来越有精神。
甚至早餐生意过了,白天没什么客人的时候,她也闲不住,还是会随手做点东西,送给路过的天兵。
不过这回不是打草鞋自从安西的货物卖到幽州,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资都变得充裕,现而今已经没什么人要穿草鞋了,所以张婆婆如今是在织毛线。
草原上的羊毛卖到大唐来,梳洗过后纺成毛线,就能用来织毛衣、织袜子、织手套、织围巾。
幽州靠近草原,也有商人做羊毛收购的生意,城里城外许多人家都帮忙洗毛、纺线。本地出产毛线,买得容易,这织毛线自然也流行了起来,手笨的织了自家穿戴,手巧的织完还能卖出去挣几个钱。
张婆婆织毛线的技艺,那是得过天兵指点的,她又日日苦练,不仅技艺精湛、花样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