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以往,这个季节、这个时候起床,必得把人冻出个好歹来。但是如今,张家整天都烧着火,却是再冻不着了。
张婆婆穿好衣服,点了灯,先到前面的锅炉房去看火。
夜里起来添过一次,但是这会儿也快烧过了,张婆婆连忙重新添上。
这时儿媳妇和大孙子也过来了,接过了锅炉房里的杂活,张婆婆就去开了门。
冬日凛冽的冷气扑面而来,驱散了最后一点困意。
天边已经亮起了一抹鱼肚白,昏暗的天光里,张婆婆看清门外没人,倒是远处有几道朝这里走来的身影,不由舒了一口气。
今天起得够早,总算没让人等。
没一会儿,几道身影就走到了张家门外,见屋里透出灯光,也都舒了一口气。再往前两步,看到站在门口的张婆婆,却又有些不好意思,都笑着招呼道,“给阿婆添麻烦了。”
“麻烦什么?没耽误你们的事就好。”张婆婆说着,把人让进了屋里。
几人都拎着桶,先从桶里将四四方方的饭盒拿出来,在桌上摆好,然后才从锅炉里往桶里舀热水。
装满了一桶水,有人再三感谢着离开,也有人留下来等第一锅蒸好的馒头。
馒头是早就发好的,上锅蒸上两刻钟就好。
没一会儿,人走完了,暂时没有新的人过来,张家人便也坐下来,准备吃早饭。
早饭吃的也是馒头。
家里有之前炸的酱,大酱里混着肉沫和辣椒,油汪汪香喷喷的,热馒头掰开了,抹上厚厚一层酱,一口下去,那叫一个舒坦!
不过那是大孙子的吃法,张婆婆吃不得辣,到了这个年纪,日子总算好过了,她就好吃一口甜的。
所以她手里的馒头,抹的是“炼乳”,比蜂蜜还甜。
馒头却是用玉米面做的。
“你说这人可真怪。”老太太牙口不大好,吃东西也慢,一边吃一边感慨,“从前的时候,那是想吃白面都吃不上。现在能顿顿吃白面了,倒要让人多吃五谷杂粮。”
话是这么说,但既然是天兵说的话,老太太还是很相信的,每天都坚持吃玉米面馒头养生。
大孙子心道抹了那么多的炼乳,这玉米面馒头估计是白吃了,不过嘴上没说出来。老人家活了一辈子,到这个年纪才头一回表露出喜欢什么的意思,家里又不是吃不起,实在不忍心不给她吃。
那炼乳还是他特意从城里买回来的。
单吃馒头噎得慌,再配上一口昨儿夜里就坐在炉上,小火慢炖了一整夜的小米粥,整个人从里暖和到外。
最后再来一个自家养的鸡下的笨鸡蛋……啧,把鸡蛋当饭吃,以前哪敢想?
吃过早饭,陆陆续续就有更多人过来打水、买馒头、买粥了,张家人也忙碌了起来。
要说张家这门生意,真是说来话长。
早先张婆婆是在路边摆个简陋的摊子,给往来的行人提供免费的茶水。
但是后来城里人越来越多,城市也越扩越大,她的茶摊也变得越来越热闹,张婆婆一看,干脆就在这里搭了一间草屋,也方便挡风避雨。谁知一年冬天,那草屋竟被大雪压塌了。
不等张婆婆重建草屋,天兵主动找上门来,替她盖了一栋又大又结实又暖和,有前院后院、楼上楼下的屋子。
这让张婆婆十分不安。
她本来摆个茶摊,就是觉得自己没什么能为天兵做的,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便利,如今反倒又受了天兵天大的好处。
茶摊当然还是要继续摆的,但是她琢磨着,还得再做点别的。
思来想去,她会做的事实在不多,正好随着城市扩建,周围的村子都被并了过去,乡邻们没地可中,也都进城做工去了,这家里的活计也就懈怠了。
衣服还能等晚上或者休假日洗,日常的吃食怎么办?家里的孩子怎么办?
张婆婆见状,就在自家弄了个大锅炉,随时都备着热水,免费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