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些什么,操劳成了这副样子?”

提到这个,韩愈立刻就来了精神,从书架上取出自己这段时间看的书、做的题给张籍看,笑道,“等你也学起来,也就与我一般操劳了。”

张籍翻开看了几眼,就觉得自己有点晕字,连忙将书端正放回桌上。……冒昧了。

他说,“还是来说说招生的事吧。”

韩愈自来就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好不容易自己学通了一些,不能教人实在可惜,就劝道,“你现在也是国子司业了,若不解算学,将来如何教导学生?”

张籍一点都不心虚,反唇道,“术业有专攻这话可是你说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那也只是闻道有先后,总不能一无所知。”

话说到这份上,张籍也意识到,自己“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的闲居生涯是保不住了,只能长叹一声,“先借我两本书看看。”

说定了这事,两人才坐下来商量招生的事。

国子监本就是为了教授三品以上官员、权贵的家之子而设,如今虽然要对外招生,但举荐也没有完全取消。

其实就是将原本的门荫入仕,改成了门荫入监。

另外,在科举考试中有亮眼表现,却因种种缘故未被取中的士子,最出色的几个可以留在翰林院和秘书省读书、观政,其他的则是被推荐到国子监,精进学问,以待下一科。

剩下的名额,才会对外招生。

将招生的时间安排在这时候,目的也很明显,是为了方便今科落第的举子报名参加。

对国子监来说,这是最优秀的生源,而对落第士子而演,能够留在长安城,有专门的先生教导,自然好过自己回家自学。

何况老师们不仅熟悉各种科举考试的规定和禁忌,还深谙各种朝中故事,就算学习之外的事,也能得到指点。

现在考试各方面的准备都做好了,张籍之所以特意找上门来跟韩愈商议,是因为报名的考生比预料多出了很多。

本来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就多,又是国子监头一年招生,消息早就提前放出去,除了落第士子,还有不少特意赶来报考的学子。另外,韩愈从全国各地请来的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学生。

“原本今年打算招三百人。”张籍说,“但真正能放出的名额可能也只有五十人,按照报考人数来算,录取的比例要比进士科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