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一方面是惜才,另一方面,也是听说了省试结束之后,有士子对录取率不满的消息,才特意来跟韩愈商量。
最好能稍微放宽一些,多招一些学生。
“这……”韩愈同样也惜才,但这事他个人也不好做主,想了想道,“你跟我一起进宫,向陛下陈情。”
两人说走就走,韩愈还没忘了提醒张籍把他要借的书带上。
张籍:“……”
他将两本书抄在手中,“这样总行了吧?”
“其实我还有不少请人出的题目,还有我自己做的学习笔记……”
张籍忙道,“那些还是给符郎留着吧,快走快走!”……
丽正书院众人搬到长安之后,还是和在洛阳时一样,由雁来安排,跟许多同僚住在同一处宅第之中。
所以韩愈和张籍结伴往外走,时不时就会遇到打招呼的熟人。
薛涛正站在自家门口跟柳公权说话。
因为雁来夸过柳公权的字,她便请柳公权帮忙写了一份字帖,打算拿给家里的那几个学生用。
其实薛涛的字也不错,但她自己觉得过于娟秀,用来参加科举不免弱了气势,正好借柳公权“匀衡瘦硬”的风格来平衡一下。
看到韩、张二人经过,薛涛就暂时止住话头,笑着招呼道,“两位先生这是往哪里去?”
“进宫一趟。”韩愈说。
“是为了国子监招生的事吧?”薛涛笑道,“方今明主在位、政清人和,人人都有向学之心、用世之意,倒是劳累你们了。”
韩愈拱手道,“分内之事,不敢称劳累。”
又寒暄两句,二人匆匆离开,柳公权也开口告辞。
今日薛涛不当值,要给学生上课,屋子里都是女子,他进去不合适,所以连进去喝茶的邀请都拒绝了,只在门口说话。
这会儿事情说完,自然也不便久留。
薛涛再三谢过了他,并且答应会帮他借宫中和郭氏所藏的王羲之书法拓本。
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超级迷弟,登基之后便大肆搜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在鉴别真伪之后,复制、临摹真品,一部分藏于宫中,一部分赏赐皇亲、重臣。
所以他去世之后,虽然大部分王氏真迹都陪葬昭陵,但宫中仍旧收藏了不少拓本、摹本。
柳公权学的虽然是魏碑,但对前人作品也心向往之,一直想找机会观摩,这回才跟薛涛一拍即合。
送走了他,薛涛回到屋里。
几个学生好奇地看着她手中的字帖,薛涛却没有急着让她们临摹,而是将字帖放在桌上,收起脸上的笑意道,“方才国子监的韩祭酒、张司业从门口经过,要进宫面圣,张司业手中还拿着两本算学书籍,想来国子监的算学课,今年就会开。”
学生们也不笑了,一个个正襟危坐,看向薛涛。
薛涛满意地点头,“这话我说了很多遍,不过今天还是要说。等到你们参加科举时,算学就是必考科目了。但这对你们来说是好事。”
“单论读书作文,你们跟那些家学渊源,三五岁就开始启蒙的男子比,是吃亏的。可是算学不一样,大家都是现在才开始从头学起,你们只有学得比他们好,才能弥补在其他科目上的差距,明白吗?”
“明白!”
薛涛这才缓和了表情,“所以算学这一门,不能等考入国子监再学,必须从现在开始。”
“我已经替你们请了一位精通算学,而且据说很会教学生的先生。”她说着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应该就快到了,我出去迎一迎,你们先做题。”
学生羡慕地看着她手中的怀表,但很快就收敛起发散的思绪,低头做题。
没一会儿薛涛就领着一个人进来了。
看到她,几个学生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没想到老师说的算学先生竟是天兵!
玩家也没想到,自己在游戏里还能接家教课。
但是在哪里上课不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