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闻岱一挥手,队首的大旗立即高举,率先指明了方向,大军跟在他身后,向北行去。

四十九

大军开拔,长安前段时间扰攘的流言终于安定下来。皇帝暗自心喜,到长乐宫来见到来点卯的舒宜,脸上欢愉也带了出来。舒宜唯有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不止是她派出去散发流言的人收敛了,闻岱的战功在其中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长安百姓不再成日惊惶着担心长安失守,而是终于能放下心来,关注前线战报。

北方的事也或多或少慢慢传到京城来,据说,朔方城墙都坍塌了大半,民居更是烧得不像样子。

偎在母亲怀里的孩子问:“阿娘,那他们住哪呀?”

坐在一旁的老妇人唯有苦笑:“哪里还有地方住呦,突厥人过的地方,像被蝗虫篦过一遍的麦田一样,什么都不留的,能讨得一条命,就是万幸了。”

街坊们还在感叹唏嘘,老妇人年纪长些,已经开始眯缝着眼忆当年:“我家原本就在玉门关南边三十里那个李家屯,百多口人哩!一遭了兵祸,不得了……我娘半道上就死了,我带着两个妹妹往南逃,一大家子人都不知道散到哪里去了。”

就有人说:“罢了,老太太,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咱们还是盼着这回闻将军早点把北方给平了吧,每次一闹突厥,粮价就涨。”

舒游一只手撑着下巴,乐道:“该防也不能只防长安,那不成了壳里的缩头……”

“大哥,”舒游坐起来,“您是跟着父亲在六部越发稳重了。”

除去己方这一派,林贤妃作为新晋宠妃,其家人也接到了不少紧急任命。不过由于林氏累代清流,不通武事,所辖大都是机密物资、长安通道一类。

越国公敲敲桌子:“张京兆平抑粮价,做得很好,这会长安不能自乱阵脚,还有其他岗位的人,也需认真做事,你掌着长安防务,装也给我装出个人样子来!”

到了这时,皇帝选人,不论其余,直论可靠。要他看来,唯有自家人最可靠。

“这次长安虽说民心动荡了一会,终归没有直面刀锋,现在张京兆从常平仓调粮,平抑了粮价,百姓自然也无甚要担心的了,甚好。”有个官员冲张晁一拱手。

因此,除去宁国公世子掌长安防务,还有舒游负责宫阙禁军,舒宜负责兵器坊。福隆长公主如今在圣通山,圣通山原本的守军被撤到长安城防了,圣人索性去信,让福隆长公主府兵接手圣通山及周边防务。

这次长安先头受了不少惊吓,这会子总有种隔了一层的劫后余生感,除了抱怨粮价,百姓的情绪逐渐稳定起来。

越国公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便是一阵苦中作乐的笑意。舒宜也掌不住,摇摇头笑了。

但舒宜摇摇头,道:“朔方离长安,其实比泰州要近不少。诸君还记得泰州来了多少流民吗?”

说到最后,舒宜补充:“我在想,长安有不少之前从北方逃来的的百姓。不妨梳理一番,让他们找找家人,也是一道功德。”

然后便是些不着边际的祈祷,太上老君保佑、玉皇大帝保佑、如来佛祖保佑……百姓们口里念着满天神佛,不管哪一个,能有一个保佑的便好。

舒宜坐了辆不起眼的马车,在街角原原本本听了这些无甚内容的交谈,然后在越国公府的书房里讲了出来。

“还有长安对外的通道,也要守好。”

她环视一圈,看到了不少骤然变色的脸。

“闻将军是救苦救难的战神,一定行的。”

越国公点点头:“你多看着点,让他们识趣些。”

有人苦笑了一声:“看来圣人忧心,并非无的放矢啊。”

这下越国公也横过眼睛,清了清嗓子,舒游识趣地闭嘴了。

什么青帮丐帮,平时当个地头蛇也就罢了,这会绝不能翻起一个多余的浪花。

“但愿吧,上次去找观中的道长批命,道长说闻将军是天上武曲星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