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2)

这是个不怎么好笑的笑话。要论文治武功,圣人在大桓开国至今的四任皇帝里排不上前三,要论怕死,不仅在本朝第一,还能与前朝末帝争个高下。

老妇人便颤悠悠笑起来:“是哩,老天保佑闻将军。”

闻岱带着三万大军一走,皇帝立马失去了安全感,将长安附近的所有守军都调集至城墙,和剩余的羽林军一道由宁国公世子专门负责。

“是。”

舒逐狠狠一下敲在他肩上,把他敲得一抖:“你给我放庄重些!”

还有人接着说:“兵器还是得跟上,但绝不能泄露。”

张晁接口道:“除去粮食,还需镇着长安三教九流,以防他们暗中生乱。”

舒游瞪大眼睛:“这会还有这功夫吗?”

舒宜接着道:“一座城池失陷,比之洪灾,恐怕轻不了多少,直至今日,竟仍然没有多少流民南来,这次的伤亡比我们预测的都要大太多了。突厥这次,怕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舒逐无语地睨了他一眼:“珠珠是说,以此加强长安与北方的勾连?”

舒宜眼睛一亮,忙跟着舒逐的话音,将自己的思路解释一番。这些北人散失家人,虽有故土之悲,却难以聚在一起,成为一股力量。

但若帮他们找找家人,怀念北方的人会被聚集起来,而他们是绝不会容忍投降或者和谈的一批人。更别说对突厥对大桓的屠//杀、对土地的践踏会被一次又一次提起,圣人想退,汹汹民意裹挟之下,也不敢退。

越国公缓慢但有力地点点头。

五十

舒宜赢得了越国公支持,就吩咐底下人下去办。

时局紧张,自然不好大张旗鼓,只需几个不起眼的人在百姓聚集聊天时顺势插上几句思念家乡的话,话题自然而然就会被引去。渐渐的,谈论这个的人就多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夜醒来,长安人发现,原来从北方逃难来的人有这么多!

二十年前突厥在塞北如何烧杀抢掠,十六年前突厥火袭西边某关隘……三年前突厥叩关,再到今岁。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和创痕突然在同一被翻出来,扫尽了遗忘的尘土,展示在所有人面前。令人不能忽视,也不愿忽视。

另一边则是舒宜密令可靠的人去做的,查访如今长安城中北方民众的来路,说不定就能找到失散的家人。她有张晁支持,等于能查长安历年来的全部人口黄册,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或是被贩卖的奴婢,都在其上有所记载。从此处入手,居高临下,视角全面,倒是比其他方法清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