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王阳明的思想,王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樱花国的发展[3]。】

[清朝垃圾玩意儿]

[好东西都让别人学走了]

[樱花国真是吃饱了骂娘,学了我们的东西还来打我们。]

[想到那些被残忍伤害的无辜百姓和牺牲的战士,我就想破口大骂!]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大怒,该死的倭国,他就不该心慈手软。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气得摔了桌上的茶盏,他能不知道王阳明的学说好吗?天幕说也不说完整,讲一些不重要的不知所谓的东西,说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帝制,怎么不说王阳明有“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的观点呢?连孔子都不承认了,对大清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就像天幕所说的那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说太过先进,只要稍加压制就不会产生扩大影响,但王阳明的学说才是钝刀子磨肉,可怕至极,潜移默化让愚民对皇朝统治产生质疑。那屡拒朝廷对“博学鸿儒”的诏征、宁死不仕的孙奇逢、李颙、黄宗羲等老不死不都是阳明心学的支持者和传人吗?[4]

可如今已经由不得他了,据传来的消息,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百姓都能看到天幕,王阳明真真变成了天下闻名。既然以后没有皇帝,那便随他去吧,不过还是要加以限制,他总不能当大清的亡国之君,大清能绵延万万年就更好了。

其他朝代的武德充沛的皇帝们如嬴政、刘彻、李世民,看着刚刚绘制出来的比较粗糙的未来的大公鸡地图,找到了樱花国的位置,然后各自不同程度的生气,小小倭国得志便猖狂!总得腾出手来收拾一番。

东方辰犹豫了一下,【说完王守仁,咱们先不看C选项,顺道把和他关系非常紧密的另一位思想家也给说了吧,这位思想家就是王守仁的徒弟王艮。】

[gen?哪个gen?]

[我知道,我知道,是良没有点的这个艮]

[王守仁居然还有徒弟!大为震惊!]

明,正德十六年(1521)。

刚刚改名为王艮的王银有一点点惊讶,他居然在史书上也留下了名字!

王阳明却面无异色,他刚收的这个弟子个性高傲、坚持自己的观点,时常令他不满。但换一种角度,这种个性的人比之常人更易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