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生听。”

林工首点了点头,与在座众人目光一碰,看向?柳商山,“图纸我们都看过了,能?造,但所造船只?寿命不长,究其根本,还在龙骨金木相激之处。”

此言一出?,徐安面?色忽凝,放下酸梅汤,打眼扫过堂下一张张脸。

陈工首转身到冰盆前,避开了目光。

“造舟易,造龙骨难,”柳商山微微颔首,照常说着龙骨的事,“实不相瞒,鄙人画图之时,也在此犹疑许久。先年也曾为龙江船厂供图,当时用的还是‘分段龙骨’,因河船航于?内河,水深有限,龙骨仅作支撑船体之用,无需应对巨浪冲击,且为了便于?转舵,往往将龙骨短接,全用铁力木……”

“嘉靖壬子,南安船厂造千料巨舰,全用铁力木榫,下海未旬日,飓风折龙骨于?马尼拉湾,货沉人殁。”

徐安截断了他的话,深望了林工首一眼,“纯木龙骨不受力,在航海上的缺陷足以致命,所以过去凡造海船,必用金木合构,以抗鲸波。如今虽无法将金木全然接合,但不到万不得已,再不能迷信铁力木。”

众人沉默片刻,又看向?林工首。

林工首眼珠转了转,与陈工首对视一眼。

《福州船政志》载:“樟楠虽坚,遇浪则挠;锻铁虽刚,浸卤则蚀。故以木为骨,以铁为筋。”

铁木接合并非完美,由于?材料性质不同,铁木间永远有裂隙存在,但却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解。

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

然而,造铁木龙骨的难度远高于?全木龙骨,若到了期限,却无法交工,又或是交工之后,出?了问题,往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