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尉,是正儿八经的官职,必是经过科举授职,女子何来科举资格?女子何以授职?
“你此举欺上瞒下,大逆不道,乃不赦之死罪。”
元幼荧斟酌再三,虽然她拿住了潘县尉的命门,但保不齐把人逼急了,想要杀人灭口。
她清了清嗓子,高声道:“我乃博陵崔氏、北庭都护府将军、大理寺少卿崔明昱结发之妻。你是想铤而走险,还是与我合作,劝潘县尉慎思。”
潘县尉若有所思地盯着元幼荧看了片刻,忽而却笑道:“崔少卿知道你行仵作之事吗?”
“正是他同意我才能做。”
潘县尉又奇怪地笑了笑,竟向前一步,元幼荧见状,立即后退一步。
她藏在身后的利斧蠢蠢欲动:“潘县尉休要轻举妄动。”
天爷啊你到底有多少伏笔,给我cpu干烧了,我要当成阅读理解来看这本书了
不管伏笔也没关系哦,不影响整体阅读体验,当然能看到伏笔的话,体验会更好啦~
第二九章 迷离
“潘某无意伤害少卿夫人,”潘县尉亮出双手,五指自然张开,并举两侧与肩同高,“只是有几点迷惑,想请教少卿夫人。”
在潘县尉看来,元幼荧行仵作之事,崔少卿业已同意,哪轮得到外人再说三道四,故今日所见,即便传出去,也并不能对元幼荧造成什么影响。
而欺君之罪,则铁定杀头的。
“少卿夫人何故要帮潘某?”
元幼荧推己及人道:“女子立世本不易,你甘冒欺君之罪,也要女扮男装考功做官,定有你不得不这么做的道理。”
“不论潘某的道理是做利国利民的官,还是做祸国殃民的官?”
“你是什么官,犯了事自有刑部与大理寺公断。”
潘县尉灿然笑起来:“少卿夫人真知灼见。那少卿夫人行仵作之事,既得了少卿应允,又不得不对外保密,定也有少卿夫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道理喽?”
“这交易你做不做吧。”元幼荧不与周旋。
潘县尉挑起长眉:“倘若潘某与少卿夫人达成交易,少卿夫人愿意为潘某保守秘密,那崔少卿他愿意否?”
不等元幼荧回答,潘县尉接着道:“其实不必这么麻烦。”
潘县尉摘下官帽,单手揽于腰侧,将被帽子带下来的碎发,从额前一把抹到脑后。
“少卿夫人胸怀大义,潘某缘何考功做官,直接说了也无妨。”
见元幼荧错愕。
“少卿夫人不必问为什么,”潘县尉道,“或是怀疑潘某所言虚实。潘某相信以少卿夫人之聪慧,听了自会明白。”
碎发又掉下来几绺,潘县尉无所谓地向上吹了吹,将碎发都吹到一旁。
闲适道:“优游诗社,可有耳闻?”
优游诗社谁不曾耳闻。名为诗社,实为长安城久富盛名的酒楼,与只侍奉达官贵胄与世家士族的碧珑春风楼不分伯仲。
其中歌舞杂评,美姬玉郎,应有尽有。特别在科举期间,优游诗社的风头更领胜于所有酒楼。
要说独领风骚的一档,便是每逢长安举行科举,优游诗社便每日都举办诗会。凡当日文采拔得头筹者,其接下来七日的酒水吃食等,一俱免费。是故众学子趋之若鹜。
潘县尉道:“优游诗社二当家红缨枪主,少卿夫人可知?”
“知如何?不知又如何?”
“正是潘某。”
元幼荧不敢置信:“你就是红缨枪主?”
红缨枪主便是优游诗社每年诗会的发起人,凡在诗会中大放异彩的作品,其作品与画像,皆高挂于优游诗社大厅里镶着金云飞鹤的朱漆柱上,预示此人一飞冲天。那两根朱漆柱,就像两杆红缨枪。
世人只闻红缨枪主之名,未曾有谁见过其真容,传闻此人俊朗如芝兰玉树。
但见潘县尉虽为女子,确凿有传闻中的俊朗之姿。
“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