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他的名次是二甲三十一名。”
全千秋点头,末了又撇着嘴摇头,“奇怪得很。他在国子监的成绩向来是末流,此次先生们也说只是走个过场熟悉熟悉贡院,压根没料到他能中,还是二甲的好成绩。”
会试录贡士三百名,分六甲,各列五十人。
这个成绩对左丘临这半分心思没用在书本上的富公子而言,实在是祖坟冒青烟。
段严玉思忖片刻,才继续问道:“还查到什么?”
全千秋:“国子监多有官子弟,我查到此次国子监中会试入闱,如左丘临此种情况的共有十三人。”
第34章 第34章 二人暗访
段严玉赫然,沉着脸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十三人?”
全千秋点点头,继续说:“正是十三人,俱是官子弟。这人数名次在国子监中也令众司业愕然,但这些人到底都不是左丘临这样喝了二两马尿什么都敢往外放的混球,一个个憋得紧,还说是读书刻苦才有了进步呢。”
“不过这件事闹大了,国子监也传开了,这些学生都不敢再入国子监,终日关在里,连门也不敢迈。”
段严玉若有所思地点头,又问道:“那些书生可还聚在宣正门前?”
“似已经散开了。”全千秋瞧一眼段严玉的脸,缓缓才又说道,“陛下震怒,下旨令锦衣卫彻查。羌疾已在城中贴了榜,那些书生都看见了,这才放心散去。”
数百名书生齐聚宣正门前,跪地请愿,要求彻查科考,无论舞弊与否,这事儿都必须得有个结论。
说起来,全千秋还有些后怕。
他那小弟也是个愣头青,这请愿书生里就有他,还是那跪在最前头,喊话最大声的,全千秋晓得后可是吓坏了。
年轻书生们意气风发,一腔热血,脑子里只有诗书经文,和一股嫉恶如仇、浩气凛然的赤诚之心。这事儿虽不理亏,但细说起来却是以终身科举之事威胁帝王,帝王之心如海,谁晓得那位会不会恼?
帝心难测,恼是不恼无人晓得,只幸好陛下松口下旨彻查科考舞弊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