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1 / 2)

“我姓卢,当山,武当山的当山。”卢当山接过一个测温仪器。

“卢工,这个急冷油从注入口进入设备,一直到最后出口,在设备里所有经过的地方,参与降温的相关化学反应,你清楚吗?”林巧枝开门见山的问。

也是不客气的样子。

这要是哪个带教老师,冷不丁一下给学徒问这么复杂的问题,真的是能把人冷汗都吓出来。

以卢当山的水平,当然是不会一背冷汗,如是道:“原本我也不是太能说清楚,不过这次日方和美方的专家团队过来之后,现在这条线的技术现在是比较清晰了,急冷油从注入口注入后,首先……”

毕竟要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能还藏着掖着,拆卸维修的时候如果还让中方人员全部离开,那怎么可能说服中方,就是你们的操作问题?

中方又不是冤大头。

况且协议里,是包含了一部分技术培训在里面的。

林巧枝一边听,一边对测试方案做细微的调整。

她短时间里,是没法触及这套庞大设备中如此细节的运行机理的。

能理解所有工人的操作,能明白整套设备大框架层次的运行原理,就已经是吓到高辰了。

听着,林巧枝感觉测温仪器顶端,忽然传来一阵微小而细密的手感。

特别轻。

如果不是她手特别稳定,怕是根本不会感受到这一丝极小的颤动。大多数人,可能手无知无觉被连带微微轻抖两下就过去了。

她忙闭眼。

努力注意力集中在手上,去感受那一丝转瞬即逝的震动。

“急冷油就是要在这个反应的关键时候,把温度快速降低到80℃,只有短短3秒的时间,如果温度降低得不到位,化学反应中就会出现衍生物杂质……”卢当山正说着,看到林巧枝的表情,马上转头去看她此刻的动作。

只见她拿着测温仪器左右挪动,似乎在寻找什么。

他忙噤声。

等林巧枝皱着眉头睁开眼,才问:“怎么了?”

林巧枝没找到,太快了,转瞬即逝:“感觉到有一股很细微的震动……”她仔细回忆了一下,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感觉,太短暂太细微了,就好像有蚊子从皮肤轻掠而过,于是转头看卢当山。

她说得粗略,卢当山一时也摸不着头脑:“细微的震动?”

又只能举例:“这可能性就很多了,比如机器本身运转的震动;还有内部化学反应可能的动静也有很多。”他顿了顿,语气再客气了几分,“不知道林工你上学的时候化学课程有多少?像是比较常见的石灰石和稀盐酸,或者小苏打和醋,都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也会产生液体‘咕嘟咕嘟’翻滚的震动……像是酸碱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动静都还是很明显。”

林巧枝念书的时候,学的是60 年代人教版《初级中学课本·化学》,化学成绩也是顶好的,自然也知道这些反应的。

更别说乙烯生产流程里那么多复杂的反应了,有些动静大一点,以至于外壳都能感受到,好像也都挺正常。

从手感上,她觉得不像机械本身的震动,又和卢当山说的这个化学反应的动静对上了。

再听卢当山细致地说,这会儿设备里面可能正在发生的一些反应,林巧枝点点头,没再细究:“那可能就是里面化学反应的动静。”

她们继续进行测温工作。

最后完成了一张表格,纵列是数据,横列是表头【时间(min) 黏度(cSt) 温度(℃)】

把这份数据一扫,林巧枝就更确信了:“之前的检修报告中,认为急冷油黏度波动大,是因为操作控制失当,比如温度调节滞后、杂质混入,而非系统设计问题……但是就目前这份数据来看,从数学角度分析,黏度和温度变化没有强线性关联。”

说着,林巧枝把这份表格递给卢当山。

黄彩霞已经很了解林巧枝的习惯了,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