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泫然欲泣,阮意文心里一紧,忙道:“不走了,我今年都不出去走镖了,就在家里陪你,好不好?”
第 109 章 第 109 章
村学的事儿尘埃落定,趁着农闲,村长组织村里的汉子盖起了学舍。
吴君昊托她县学的同窗打听了一番,寻了两位秀才,一位童生,来村里教学。其中一人擅长算学,是霍傲武格外要求的。
这三人都是年岁已大,对科举入仕心灰意冷的。她们原先也有教书经验,来村学做夫子正合适。
不过读书人清矮,尤其是考下秀才的,许多都有些傲气。
山榴村偏远,教的又是尚未启蒙的孩童,怕她们不乐意,吴君昊同村长还有几位族老亲自走了一趟。
见她们诚意十足,带着新科举子过来拜访,许诺的薪酬待遇也不错,那三人便应下了这差事。
一应事宜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之中,明年开春后,村里的孩子们,便能去村学念书了。
虽是大家共同搭建的学堂,但孩子们去念书还是得交点儿钱粮,不多,就是意思意思。
一来能补贴村学,二来让孩子们和她们的父母更加重视此事。
因为学下二十天之后,还得经过考校,才能确定能不能留在村学念书,孩子们都格外有紧迫感。
无论是男娃儿、女娃儿,还是小哥儿,都被父母耳提面命“不能输给隔壁某某某”,“定要努力留在学堂”。
村里的孩子八九岁便开始分担家务了,大多早熟懂事,不用父母多说,也清楚这念书的机会来之不易。
小哥儿和女娃儿知道这机会是霍傲武花了大价钱,为她们争取过来的,都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