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旁人看不出的是,这每一层伤口淌出的血液,都带着腥咸。只因着施刑之人秉着指令,于每一处伤口之上都撒上了细密的盐,以让受刑者尝到锥心蚀骨之痛。

此类刑罚最为刁钻,让人痛不欲生却不至于丧命,且不易被人察觉,常被锦衣卫用作折磨得罪重官的刑犯,以作邀功请赏。

而此时承受刑罚之人,却是几日前想要借此邀功的北镇抚司指挥佥事张焕瑾。

他出身卑微,家境贫寒,父母却颇有远见,为了家中独子前途,倾尽积蓄贿赂一位在锦衣卫当差的远房亲戚,为他在北镇抚司谋了一份底层差事。

他自知其中不易,自进北镇抚司之后便立志要出人头地。

而贫贱之人没有好的家世背景,想要往上爬,唯一的出路便是做上位者最忠实有用的“狗”。

深知这一点,张焕瑾凭借着逢迎讨好上司,为他们干尽脏活。几年以来,虽被同僚记恨,却是屡屡得到提拔。最近更是抱上指挥使的大腿,晋升至指挥佥事的职位。

然而他的平步青云,却令很多人红了眼,尤以他的直属上级指挥同知高检尤甚。

如此一个没有背景的喽啰,却攀上指挥使的高枝,不知何时会取自己而代之。

高检心中忌惮,却对这个新晋升的下属看似关怀备至,推心置腹。暗中算计着如何将他除之后快。

最近朝中发生了一件大案。都御史沈宏良被查出借书信与北方鞑靼高官往来,泄露朝中机密要事,坐实通敌卖国之名。

正二品大员,朝中重臣勾结外藩,此等罪行朝野震动。皇帝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于是沈府之中,除妇孺之外,均被缉拿于诏狱,由锦衣卫亲自受理审问。

按理说,锦衣卫的审讯速度是出了名的高效,毕竟没有几个嘴硬之人能抗住其中惨无人道的酷刑。

下诏狱的高官重臣不少,此等地位之人结怨的政敌亦都是位高权重,在牢狱中暗中用些手段折磨得人生不如死或置人于死地都再简单不过。更何况,这下狱的沈家,不久前才刚刚弹劾了当朝宰相严国卿。

可邪门的是,狱中却无人敢对沈家人用刑,审问了两日,仍停留在口供和五听的阶段。

高检打听到,原是上面不知哪位大官向指挥使打过招呼,不得为难于沈家人。此人竟能压过严家的压力保住沈氏,可见其地位之显贵,必是不能轻易得罪之人。

而今日这审讯沈家长子沈恒焱的任务刚好轮到了高检的头上。

适逢张焕瑾刚刚自外省办完公事归来,高检便将此事交于他去处理。事前还特意提到沈宏良弹劾严国卿之事,旁敲侧击提示他可在其中做文章以攀附严家。

这人最是急功近利,又做惯了这种献媚讨好之事,自是对高检“慷慨”赋予好差事感激不尽,踩进了陷阱之中,对沈家人用了重刑。

果不出高检所料,第二日,张焕瑾便被以渎职之名,由指挥使亲自下令绑到了诏狱中受刑。

如此一套精妙绝伦的借刀杀人之法,除掉自己的眼中钉。唯剩张焕瑾还被蒙在鼓里,苦苦挨了十日的非人刑罚。

入夜,又受完一顿鞭刑和伤口覆盐的张焕瑾身体仍因剧痛而不时抽搐着。经历十日折磨的他已经奄奄一息,在锥心的痛苦中正要昏死过去,却听得牢门之上铁锁链碰击的声响。

吱吖一声,牢门被打开,看守恭敬地鞠着躬,迎着一人走进刑房之中。那人信步朝刑架前走来,在张焕瑾面前停了下来。

张焕瑾透过周身浓重血腥味和腐臭味嗅到来人身上的一股幽香,清雅别致,幽韵撩人,与这破败不堪,臭气熏天的刑房实在格格不入。

他费力地抬眼,借着幽暗的火光,自下而上缓缓看去。

只见来人身形清隽,一身紫色官服着在他身上清正之余更多了几分矜贵,一张惊艳绝世的脸此时神色冰冷地看着他。

似是被他身上的臭气和血腥味熏到,那人峨眉轻皱,用手捂住鼻子,眼底流露出鄙夷,如同在看最肮脏的垃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