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妹妹嫁给了曹寅。后来曹雪芹写这个书,他真事隐、假语存,把这样一个来自李家的祖母写进去,构成史太君贾母的艺术形象。李煦在康熙朝风光得不得了,康熙一度特别喜欢他,但是,康熙死掉以后,雍正一上台,立刻就治了李煦的罪,抄了他家,把他拘禁起来,审问,审理他案子的时间很长,好几年里,李煦都在等待发落,到雍正五年,才形成终判,流放到边远苦寒的打牲乌拉,给披甲人为奴,雍正六年初死在那里。他的妻妾子女,他的家里的仆妇,什么样的命运呢?有官方记载,从雍正朝的档案里面可以查到。档案记载,李家被抄了以后,男女老幼一共有二百余口,皇帝当时先让抄家的官员在苏州,把他们统统卖了。结果苏州没人敢买。有的人过去得过李家的好处,不忍心买。有的虽然恨李家,但是不知道以后事态怎么发展,不敢买。雍正皇帝得到奏报,批示说,那就都给我运到北京来。于是就往北京押运,就当牲口一样押运。这些人在皇帝眼中不是什么活泼泼的平等的生命,是一些活动的财产,这些活财要运到北京以后另行处置。那么就像运货一样往北京运,惨极了。在路上就死掉一名男子、一名妇女、一名幼女。这是有官方文档记载的,这不就等于被杀了吗?还没卖,就先死了。最后押到北京的,一共是二百二十七个人,其中李煦的妻妾子女,就是属于主子这个阶层的一共是十名,仆人一共是二百十七人。押解他们的官员档案上都有记载,叫做江南理事同知,这是官名,名字叫做和升额,当然是个满族人。到了北京以后就开始卖这些人,他的妻妾子女也来当做活的商品来卖,当然可能价格会定得稍微高一点,那些仆妇也要卖,可能价格就定得低一点,有的可能还附送。那么先变卖了多少个呢?先变卖了二百零九个,陆续卖掉了。那么还有八个人呢?当时就没有卖。为什么没有卖?这八个人经皇帝所指派的官员审查,认为和李煦的一些罪行有直接关系,是活口,还要留下来,再加严刑拷打,挖取他们的口供。你看,那时候作为罪家的家属和奴仆,先打你这是不消说的,有的要严刑拷问,套出口供以后,可能得出结论,你这活财我不要留,我就把你杀了。那些留下来的,也许有人觉得不如死掉,你杀了我吧,但是没那么便宜,你想被杀,你还没那个资格,你得给我活着,我要拿你卖钱,你去给买你的人当奴才。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获得一个被卖的资格,是到最后阶段,杀了该杀的以后,才轮得到你留下被卖。
所以说在清朝,一个家族遭到抄家的命运以后,他的家族成员从妻妾子女到底下来这些男女仆妇,他们的命运前景的排列顺序就是:被打、被杀、被卖。曹雪芹通过惜春的话语这样排列,是非常严格地按照当时社会上实际存在的情况来下笔的。被卖其实是最惨的,那时候罪家被当做活财的那些人,多有生不如死的想法,也会有人试图自杀,但是看守的人连你自杀的机会都会堵死,最后你可能就会被在光天化日下,像牲口那么当众卖掉。有人说会说:你讲得太恐怖了啊,会那么惨吗?你可以查当时的档案,有李煦家的那些人被拍卖的具体记载,卖他们的地点在崇文门。北京崇文门,那里现在有很宏伟的商厦,很美丽的花坛,但是雍正初年,皇帝下令在那儿拍卖活财。当时拍卖李煦他家人口的官员名字,档案上都有记载,叫五十一。有人会惊讶,这叫什么名字啊?怎么一个数码啊?要知道,在清朝,有不少满族人用数字作自己的名字,在当时这不奇怪。
贾惜春也是有原型的,她应该也是曹氏家族当中跟曹雪芹平辈的一个女性。在那个社会,虽然这个女性在闺房里面消息来源是比较匮乏的,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前面就讲了一个留杩子盖头的小厮,他都说别看我在角门这儿听哈,内里我也有两个成体统的姊妹,什么事瞒得了我们?连府里最底层的小厮都有信息来源。因此在宁国府、荣国府已经风雨飘摇时,贾惜春一定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更会听到很多风言风语的传闻。比如甄家已经被治罪了,甄家那些仆妇甚至于包括甄家的妻妾子女,可能就已经押往北京,在崇文门那儿被卖了,闻之能不惊心吗?在生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