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即便查明有这样一个小姐,但是确认她已经出家,而她和这个家族的那些罪行又没有直接牵连,就有可能不再追究她,她就得以保存自己的性命,同时保存自己一份相对的自由。贾惜春是这样一个人。
想起来我们应该是很难过的。书里描写,林黛玉进府的时候,见到的贾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后面的情节流动中,她虽然在慢慢长大,但是她没有尝到多少少女的欢乐,她还没有过爱情的体验,还不像林黛玉、薛宝钗,尽管最后是个悲剧结局,起码爱过,享受过爱,这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惜春呢,我们通读前八十回,她是一个没有享受到爱的,没有被爱来叩问的这样一个女性。但是她却面临她的家族整个要被连根拔掉的这样一个悲惨大结局,她只能是自己保自己,和自己的兄嫂切割开,最后她又和荣国府切割开。
那个时候像这种侯门绣户的小姐,平时是不但大门不许出,二门也不许随便迈的。所以有人会怀疑,惜春走得出去吗?那么在大家族即将覆灭的前夕,门禁会出现一些漏洞,她是有机会从荣国府出走的。而实际上曹雪芹在八十回以后,就会这样来写出她的结局。她走出了荣国府,就再也不回头了。宁国府她早就杜绝了,荣国府她也就再也不去想了,她越走越远,“可怜侯门绣户女”,到晚上,就“独卧青灯古佛旁”。
在第七十四回写贾惜春杜绝宁国府的时候,她跟尤氏说话一句比一句狠,书里说“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尤氏有什么心病啊?主要恐怕还不是自己丈夫如何花心,或者说当年有一个儿媳妇如何淫荡,她的心病还是因为牵扯到政治上的很大的问题,藏匿过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骨血啊!在听到惜春一句一句往下说,几乎就要捅破这层窗户纸时,尤氏那么一个很宽厚温和的人也承受不住了,心内羞恼激射,脸容话音随之失态,最后姑嫂两个撕破脸,决绝了。
那么在惜春跟尤氏讲话当中有一句话你得细读,有的读者读书很粗糙,他不细想,应该细读,应该注意到,惜春坚决要把入画退回宁国府,说:“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有这个话吧?有不少读者有疑问,说或打,或杀,或卖?怎么排列的啊?我初读《红楼梦》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按说打、杀、卖对于当时社会里的一个生命来说,最恐怖应该是被杀,是不是啊?排列方式应该是被打、被卖、被杀。可是呢?所有古本里面包括通行本写法都一样,都是这样的排列顺序,叫做被打、被杀、被卖。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里边大有文章啊,读《红楼梦》你读不懂这些地方你算白读了。
你要懂得,在清朝,皇帝抄官员的家那是很恐怖的事情,高鹗续后四十回也写了荣国府被抄,写得够客气的,真实的抄家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有关资料。比如说在清朝有一个叫萧的人,写了一部书叫《永宪录》,《永宪录》有正编有续编,它的续编里面有一个很明确的记载,说雍正朝有一个学政,叫做俞鸿图,一提学政咱们会想到,《红楼梦》里面写贾政一度被皇帝派到外面出差干嘛去了?就是主持地方科举考试,就是学政,就干这活去了。那么这个学政被抄家的时候呢,他妻子一听说抄家人进门了,立刻就上吊自杀了。这倒也罢了,那家有个孩子,一看到那个景象以后,根据当时的官方文档记载,就活活地给吓死了。你想那个时候,皇帝抄家多残酷啊!
那时候被抄家的官员他自己先就要被拘禁起来,他的妻妾和他的子女也就都成了由皇帝处置的“动产”,等于是战利品,待处置。那么仆妇们,就更惨了,会先整体被圈禁起来,编好名册,然后怎么样呢?其命运的排列顺序就是或打、或杀、或卖。这话怎么讲啊?举一个实际例子你就明白了。大家知道,《红楼梦》虽然是小说,可是跟纯粹虚构的那种小说不同,它具有家族史、自传性的色彩,其中许多艺术形象都是有生活原型的。比如书里面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祖父那一代,苏州织造李煦的一个妹妹。当时曹雪芹祖父曹寅担任江宁织造,李煦担任苏州织造,两家人好得不得了,李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