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呢?就是你藏匿罪产,下人不可能完全知道,但是可以窃窃私议,那么从而联想起当年秦可卿之死,又会把当年的疑心翻腾出来,加以议论。当时宁荣两府肯定是政治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大浮动的那么一种氛围。

惜春她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不是一个肤浅的人,她就意识到要坏事,有可能这个家族的新罪旧罪被皇帝一起算总账。而且她就意识到,她毕竟是贾珍的胞妹,按户籍她是宁国府的人,只是因为堂祖母史太君喜欢女孩子,才接到荣国府来住,因此,如果宁国府出了事,被皇帝追究,她就会被牵连,于是,她为了自保,第一步,就要当众把自己和宁国府切割开来,当然,以后也还要跟荣国府切割,但那是第二步,第一步是“矢孤绝杜绝宁国府”,就是宣布我跟你们宁国府从此断绝一切关系,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你们干的那些不干不净的事情,跟我无关,不要带累坏了我!贾惜春进入了一个唯求自保的思路。你读《红楼梦》读不懂贾惜春这个思路可不行。

在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关于贾惜春册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关于贾惜春那首曲,其实早就点明,在宁荣两府当中,对于家族的败落,她和秦可卿一样,是先知先觉,早有预感的。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念出的偈语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关于惜春的判词和曲子里,有与之相呼应的预言:“勘破三春景不长”“将那三春看破”。她就知道,这个家族的好日子也就是这么三五年的事,准确地说也就是三个春天,三个美好的春天一过,就会出现杀机,整个家族就会崩溃,就会家亡人散各奔腾,所以她虽然年纪很小,就自己拿定主意,我得把自己解脱出来,我得早做打算,惜春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她一看荣国府先乱起来了,抄检大观园了,抄到她屋里了,把入画箱子里的东西都薅出来了,她觉得是个机会,尤氏本来并没有到她那儿看她,她主动让人把尤氏请过来,就跟你说明白,今后咱们一刀两断,尤氏始终听不明白她的意思,跟她还在那儿劝。最后她说,把话说到底,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她什么意思啊?不是说我一个小姑娘,你们男女关系方面很淫乱,人家会议论说我也很淫乱,我想她这种担心即使有,也不会很严重,她最担心的什么啊?你们做了一些早晚会被皇帝清算的事情,可能连累到我。所谓每每在背后风言风语议论,会议到她,会议论到什么程度啊?有人说她一个小姑娘,跟她哥哥一样,乱搞,她当然也不愿意听,这种议论当然很可怕,但那么议论她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最可怕的议论是什么啊?藏匿了一个秦可卿,会不会还有一个呢?她是谁啊?可能怀疑到她的来源,对不对?你替她想想恐怖不恐怖啊?哥哥嫂子藏匿秦可卿,做这种事情,到头来连累上了我,怎么办啊?所以贾惜春她早做打算,她的出家不是单纯地要结善缘、修善果,就算有这个内容,也是其次的,她要自救,要把自己跟宁国府、荣国府的那些政治性的行为剥离开,要在皇帝追究两府罪行,实施抄家之前,就划清界限,离府出走。

若等到抄家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抄家时候谁都跑不了,抄家时候犯官的妻妾、子女都要当做犯人拘押起来的。成年的可能是一种处置办法,未成年的是另一种处置办法,都是要在皇权威严下进行严厉处置的。但是如果你这个家族的罪行还不到诛九族的程度,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你是一个嫁出去的姑娘,或者是已经离开家族出家了的子弟姑娘,那么在当时的法律下还是可以免于追究的,包括府里面一些仆人,如果在整个府邸被抄家、被治罪之前把自己赎出来了,离开这个府邸了,去独立生活了,而这个犯官他的罪行在被勘察的时候又不牵连到你,那么也可能也就混过去了。

贾惜春应该就是在宁国府和荣国府被抄家之前,她就冲出了这个府邸,走上了街头,找到了一个尼姑庵,叫做“缁衣顿改昔年装”,缁衣就是黑衣服,黑色的尼姑服,她每天托着一个饭钵,沿街乞讨,就成为了一个游动的尼姑。等到皇帝来惩治宁国府和荣国府,进行大抄家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