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荣二府被彻底抄没之后,而应该是在这之前。高鹗怎么写的呢?
高鹗写贾惜春为什么要出家啊?是因为地臧庵来两个姑子,说了一番很肤浅的修善果一类的话,贾惜春就动心了,就要去当尼姑。这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贾惜春出家有很深刻的心理契机,而且通过贾惜春的出家,曹雪芹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很深刻的意蕴。
贾惜春在前八十回里面正面描写她的文字不是很多,在很多场合她是作为一个陪衬出现,是次要角色。但是有一回为她立了一个正传,这就是第七十四回后半回,在抄检大观园的事情发生之后,她主动让人把她的嫂子尤氏叫过去,说她有话要说。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其实贾惜春那儿没有什么太多的事,她的大丫头叫入画,在入画箱子里翻出一些东西是男人的用品,但是入画跟迎春的大丫头司棋完全不一样,不是她跟外面的男人有什么暧昧关系,是她哥哥在宁国府当差,得了贾珍一些赏赐,没有别的能妥善保存的地方,就寄存到妹妹这里。所以尤氏见了以后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说你看闹的,官盐成了私盐了,意思就是说一看这些东西都是她丈夫赏给那个小厮的,既不是偷的,也不存在什么奸情,是来路正当的一些赏赐品。当然根据府里面的规矩,奴仆不跟主子打招呼,私自把这些东西传递过来,也是不对的,但这是一个小错。所以尤氏主张责备入画几句就算了,让她继续留下服侍惜春,可是惜春不干。惜春的性格很古怪,在抄家的时候一抄出入画这些东西,她就说凤姐姐,你们要打把她带到外面打去,我听不惯的。惜春是这么一个人,心很冷,意志又很坚定。那么她跟尤氏就戗起来了。尤氏本来以为只是讨论关于处理入画这个丫头的问题,没想到惜春越说话就越吓人。惜春怎么说啊?惜春在尤氏面前主动提出来,今后她跟宁国府要一刀两断,断绝来往。为什么啊?她说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背地里有人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要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勖住,而我只是要保住我自己就够了。又说,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连累我,而且她还说,古人还有话: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一句一句都戳尤氏的心。说到最后,甚至说了这样的话: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这话可太厉害了!尤氏就无法承受,就赌气带走入画,惜春从此果真地杜绝宁国府了。
有的红迷朋友可能会觉得,惜春那些话很好懂啊,你宁国府秽闻糗事特别多,是不是?柳湘莲说得好,你宁国府除了门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恐怕连猫狗都不干净,因此所谓每每有人背地里风言风语说一些事,无非就是说宁国府一些淫乱的事情。那么这些事尤氏她也不爱听,但是不至于觉得戳心窝。因为大家知道早在小说的很前面,秦钟到宁国府里来做客,送客的时候管家派老仆人焦大去送秦钟回家,焦大借着酒劲儿就大骂,把贾珍都骂出来了,把宁国府那些秽闻糗事来个大揭底,尤氏当然也不高兴是吧?但是她没有精神崩溃,她都还能沉住气,没有失态。因为在那个时代,那种社会,像贾珍这种贵族老爷,有些男女关系上的丑事糗事,不稀奇,妻妾一般都只能承受下来。所以,惜春所说的这些风言风语的闲话,可能包括这样一些涉及男女关系,府内淫乱的一些传言,但那绝不是这些风言风语的核心。
这些风言风语的核心是什么?还应该就是你们宁国府藏匿过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骨血,你们那蓉大奶奶死得突然,死得离奇,第十三回明文写出,秦可卿死讯传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疑心”就是风言风语的主轴。当然,关于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以及她猝死的真实原因,主子层的人也未必全清楚,底下仆役更难知悉底里,但是事情做得再机密,没有不透风的墙,人家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但是人家会置疑、会每每背地里风言风语地议论。现在宁、荣两府到了八十一回以后,已经是山雨已来风满楼了,这个大厦虽然没有立刻倾倒,嘎啦嘎啦乱响了,因此府里面的议论就会有增无减,包括上房那儿来了几个甄家的女人,气色不成气色,干什么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