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贾惜春的原型,她就会听到,她的堂祖母,也就是贾母的原型,其哥哥李煦家,被抄了,一大家子人,全面临被打、被杀、被卖的悲惨命运。惜春的原型听到这些信息,呈现出来的状态就跟别人不太一样。她就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得早拿主意,我不能等到最后抄进来,把我一笼统地拘禁,往崇文门一运,让五十一去卖,那不得了,对不对?你甚至想被杀人家能都不杀你,你还能动,还能驱使,那就要把你的剩余价值榨干到最后。她很可能就要被家族牵连,拿去卖掉,那是最凄惨的,所以她要躲避这样一个结果。于是她就想出来,我第一和哥嫂切割,第二,走出府第,第三,我出家当尼姑。等到你来抄我们家,或者你找不到我,或者你打听到我已经出家了,你又查不出我跟家长们那些罪行有什么具体的参与活动,你就只好放我一马吧?根据书里的描写,贾氏宗族的罪不到灭九族的程度,如果皇帝要灭你九族,你到哪儿也不行,到哪儿都能给你薅出来。不到那个程度那么你已经出家了,就可能放你一马,如果你一个女士你嫁出去了也可能放你一马。有人会问,历史上真实的生活里,有官员被抄家惩治,而其亲戚如你所说那样,还能幸存的例子吗?其实雍正朝曹雪芹他们家就属于这种情况。曹,他是继承曹寅、曹来当江宁织造的,雍正六年他被抄家了,逮京治罪,相当惨,但是没有惨到灭九族的程度。曹寅有一个女儿,老早在康熙朝就嫁到了北京城,成了平郡王的王妃,后来还生下了小平郡王。这位女子是曹的姐姐、曹雪芹的姑妈,曹被治罪以后,这位已经出嫁的姐姐没有被株连,没有一起治罪,还是王妃。当然平郡王自己也惹出一些事,皇帝也有过处分,但那是他家自己的账。这说明当时确有一个皇家“游戏规则”,一个女性已经出了嫁,或者出了家,那么你家族获罪时,就可以放你一马。惜春的原型懂得这个“游戏规则”,所以她就以出家来避免受到牵连。贾惜春,是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那样一个各种矛盾逐步激化的历史时期,那样一个侯门绣户的闺中女儿,她预感到自己家族不祥的前景,她就在大厦倾倒之前毅然走出了家门,最后她就缁衣乞食。在清朝有人读到过曹雪芹原本《红楼梦》里八十回后的内容,不仅是我在这次系列讲座一开始提到的富察明义读到过,也有其他人读到过,这些人在他们留下来的文字笔记里面,有的就记载了他们所读到的八十回后和高鹗所续的不一样的内容,其中就有人说,他看到的,就有贾惜春捧着饭钵沿街乞讨的情节。你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在古城幽长的街巷里,有一个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女子,她披着黑色的尼姑衫,捧着一个饭钵,踽踽独行,往前移动。她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被打、被杀、被卖的悲惨命运。她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前景,她只是,第一保了一条命;第二,相对还有一点个人行动的自由;晚上她就会在破落的尼姑庵金漆剥落的佛像下睡觉。清晨起来以后再继续地缁衣乞食。这是怎样凄怆的情景啊!

高鹗续书写的是,贾家沐皇恩、复世职、延世泽,宁、荣两府全恢复了,贾珍也得到皇帝赦免,回来以后重新整理宁国府,贾珍就说了,那就把拢翠庵圈进来。大家知道原来大观园是拆了一部分宁国府的花园构成的,所以重新整理宁国府的时候,是可以把大观园拢翠庵给圈进来的,这点高鹗写得并不错。但是贾珍说,就让四妹妹在那儿静养吧,因此好像贾惜春最后不但没有离开贾氏家族,甚至还回到了宁国府里头,她出家,是就地出家,在拢翠庵里安身。这就完全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了。

附带说一下,拢翠庵的古本《红楼梦》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木字边,是帘栊的栊,“栊”的读音是“龙”,意思是形容庵里面的植物修剪得特别好,青翠的植物像帘栊一样;另一种写法,“拢”的偏旁是提手,读音是第三声,意思是形容青翠色的植物仿佛被集中在一起非常丰茂。这两种写法都能成立。现在通行本里你读到的往往都是栊翠庵,我个人取拢翠庵的写法,因为我认为曹雪芹这个文本的遣词造句是非常考究的。大家知道,大观园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水系叫做沁芳,有沁芳闸,有沁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