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和稳婆都说是二月中旬。”正月时,产房就已经备好,伺候管维生产的稳婆医女早早住进了德阳殿。
“我本打算后日进宫,陛下非要我今日来,宫门口跟武乡侯夫人遇上,原来一同接到了陛下的诏令。”
明氏心道:长公主真是时刻不忘为陛下说话,生怕妹妹不通晓陛下的用意。幸好陛下只有这一个姐姐,不然这个姐姐劝,那个妹妹念,也够听满耳朵陛下的好话。
若是没有尊卑只论姻亲,长公主说一句,明氏便有其他的话等着,话里话外不外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那问过羊吗?
管维与两位嫂子闲话家常,聊的都是家中子女。公主生有两子一女,长子九岁便被驸马扔到军中,幼子正是上房能揭瓦的年岁,翁主七岁,只比太子大两岁。明氏嫁进来两年,去年刚得一子,也是丢不开手。
不提陛下,只说孩子,三个女人越说越投契,只是说着说着,管维忽感一阵疼痛,肚子重重下坠,腹内似被踢打得五脏六腑都移了位。她是生过一回的,并不感到慌乱,没想到怀着的是个急性子,没到日子便要出来了。
明氏是个细致周到的女子,率先发觉管维的异样,她跟长公主对视一眼,均想:不会这般凑巧吧?她原是心中暗讽不平,也不得不佩服陛下这未雨绸缪未卜先知的能力。即便是妹妹临产无暇他顾,有长公主在此,奴婢们遇见任何刁难或是阻碍也有人做主平息。
明氏和越姝扶着管维进产房,长公主坐镇德阳殿指挥宫婢,谨娘立刻去太医院请淳于昂。长公主灵机一动,忙叫随侍的婢女出宫去禀告陛下,催他速回。
长公主踏进产房,对着管维笑道:“这孩子真是个会挑日子的,生在今晚是龙抬头,生在明朝是立春。”
明氏也跟着说:“是个好日子,夫人的怀相又好,定能平安顺遂诞下龙嗣。”
管维的额头汗珠密布,她性子隐忍,并不喊疼,让越姝去端一碗甜枣蛋羹过来吃饱再生。
长公主和明氏见她这般沉得住,心下不免松了口气,陛下不在宫中,二人也怕管维出了意外。
作者有话说:
? 60、新生
王寂率大臣于洛阳南郊籍田亲耕, 只要他身在洛阳,绝不会废而不举。与往年不同,王寂将太子与公主都带来了南郊, 皇族受天下供养,理应体会黎民百姓之辛劳, 王端与王音是他长子长女, 更需作为表率。
碧罗不光要以管夫人的名义给陛下送膳,还得负责顾好公主,说是送膳, 实则并不要她做甚, 只人往那里一杵,送上的膳食皆是宫中庖厨所制,点个卯就行。
太子和公主年纪幼小,并不跟随父皇下田,只是在岸边站着观看。兄妹俩站得不远不近, 太子俊秀肃容, 站得直直地,公主拿着一支狗尾巴草不停地摇晃, 给犁田的君臣鼓劲儿。
太子身后不远处跟着云舒。碧罗与云舒原都是御前大宫女, 后分别被调往后宫,变成了各为其主。
“恭喜你了。”云舒笑吟吟地看着碧罗,连南宫都传开了, 碧罗年底要出宫嫁人, 已经得了陛下的恩许。
碧罗并不羞臊, 也未避忌, 北宫之人口风严谨, 自是不会传她私事, 偏偏这么快便传到了南宫,定是陛下身边之人露了口风。“夫人宽厚仁慈,奴婢们深受恩泽,是我有幸到夫人跟前伺候。”
云舒微微一笑,又道:“你我同时入宫,一起受调理,此后怕是相见无期。”出宫嫁人虽好,只是远离了皇宫,跟主子的情分也剩不了多少,寻常女子相夫教子的一生,日日操劳夫婿子女的衣食住行。
碧罗柳眉微微一挑,抿唇而笑,“怕是不能够,夫人许我依然回北宫伺候,五日一休沐,节日可回家过,若是仍在宫中当值,双倍放赏。”碧罗出身商贾,家里不缺银子,可是云舒家贫,她家缺啊。
一时,云舒被噎住一般,碧罗也见好就收。
婢女们这边聊得亲热,小公主喊得嗓子都累了,也不见阿